刘勇男
这是一个比喻,麦克卢汉认为的媒介是一种广义化的媒介(如交通工具),他将媒介视为因改变时空关系(这个时空关系的原因得从他的老师英尼斯说起)而改变人们感知能力(也就是感官)的加强或延展。如交通工具是腿的延长,望远镜是视觉的延伸,电话是耳朵和嘴的延伸,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是神经中枢的总体延伸,,所以——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它的字面义是媒介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讯息。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里,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是看门狗,媒介形式是小偷,而媒介内容是一块美味的肉,小偷为了转移注意力,将肉扔给我们,所以我们就只关注内容而忽略了形式的重要性。麦克卢汉以此呼吁学界要重视媒介本身。再以手机为例诠释一下他的想法,如果说学者们关注的是手机里的内容对受众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麦克卢汉则更加重视“手机”这个媒介本身对人与社会的整体影响,比如手机的出现,让“低头族”变多、人们的内容获取更为零散,由此导致思维的碎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朝向“移动化”转变。再比如说,我们能够感知到“互联网”这一媒介对生活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但这些影响是互联网上各种零散的内容造成的吗?必然不是,这些影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互联网本身施加的。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差别。如果说内容带来的是短效的态度转变,形式更多的是长期性的宏观变化。麦克卢汉指出,印刷术出现之后导致西方理性文明发展,电视出现之后带来人与社会的巨大转变,主导这一切的是形式而非内容,因此媒介本身才是对社会变迁带来深刻变化的主体——媒介即讯息。扩展资料: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强调的是媒介形式对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作用,在以关注“内容”为主要取向的传播学界,麦克卢汉让人们开始重视媒介形式本身的影响力。对传播学而言,麦克卢汉开辟了传播研究的媒介转向,让传播学不至于陷入效果研究的狭隘框架之中,并且为媒介环境学派的出现奠定理论基础、确立学科合法性。时至今日,麦克卢汉的准确预见和深刻洞见对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充满解释力,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媒介化社会的媒介本质,由此也对麦氏理论更为重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媒介即人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