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无心
今天,学校组织大家去艺术馆参观,体会艺术的魅力。同学们都很兴奋,同时也很好奇,大家早早地就来到了艺术馆们前集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大厅,跟着一位解说员阿姨开始参观。在她的介绍下,我们先看到了一些高大而又生动的雕像,接着又看到一个个大大的展柜,柜子里面摆放着各色各样的陶艺作品。有红色的碗,有绿色的杯子,有黄色的茶壶……太精致了。我最喜欢的还是挂在墙上那一幅幅美丽的画,有抽象感的,有立体感的,就像真的一样。其中有一副水牛画得特别好,把牛的霸气表现得栩栩如生。最后在返回大厅的另一条过道的墙壁上,我又看到了一些象形字,这都是甲骨文,太神奇了,人类真是伟大啊!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们都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感受更多的艺术,通过艺术来美化人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回答
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姨妈的朋友开了一家陶瓷美术馆。我应邀去参观了将书画融入陶瓷二者合一的陶艺精品。馆里展示着我国现代的工艺美术陶艺大师:王隆夫、王安维、王淑凝、汪振声、俞瑞林、段立志和安祥等等大师之作。跟随着我一起去欣赏这些精品力作,在陶与书画中陶冶情操。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感受了南宋的历史文化,又亲身体验了创造陶艺的乐趣和艰辛,真是应和了我们金都天长那句校训“学的扎实,玩出名堂”!
当时妈妈说要带我去陶艺社学陶艺,其实我很不愿去,玩泥巴而已,干嘛要去上课。不好玩,但是当我上了第一堂课后,我的想法就改变了。 “陶艺社”的活动时间是每周四下午大课间。每到那个时候,“陶艺社”的成员们便会陆续赶到四楼美术教室,等待“快乐时光”的开始。通常,老师会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大泥巴”,让我们观察片刻才动手制作。老师告诉我们:“用泥前得先观察一下泥的性质,用不同的方法捏。跟写字一样,要先观察字的结构……”不只是做陶泥,其实做许多事都是如此,面对不同的事,应对的方法也会不同,我们也得先观察事情的“结构”。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除此之外,老师还经常要求我们动手做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如盘子、小杯子、小人等等,种类可多了。在我们动手制作的时候,他只会夸奖那些勇于尝试的孩子,他常说:“陶泥做错了不要紧,一个成功的作品背后,总会有许多次的失败,不敢去尝试,又怎会创造出优秀的陶艺作品?”于是,我们都放开手脚开始“创作”我们自己的陶艺作品。 做个杯子很简单吗?不简单。做歪了,做太薄裂了,一不小心口子破了……不要紧,在陶艺社,哪怕你做错了,也不会被笑话,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每一次做错,都是一次努力创新的结果。经过一次次的努力,我终于做出了一只精美的流线型的小杯子。 “做得很好,胆子也很大。”老师这样表扬了我。 在“陶艺社”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陶艺的技巧,更重要的,还是对待事情的态度。在陶艺课中,我学到了一些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寓教于乐,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