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jj1314
我的第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我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卷子的最后一道题总也想不明白。就是有一些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6个还余2个。问:这箱苹果有多少个?至少需要添上几个苹果,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才一样多?第一问我用了乘法和加法一会儿就算出来了,可第二问我有点想不通了,就去问了妈妈。妈妈马上得出了是“6”。可怎么得的,用什么算式列出来呢?然后妈妈用了摆棋子的方法帮我分析了这道题,我们是这样做的:1、 把五子棋的白子摆出了8列棋子,每列6个子。代表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6个苹果,一共是6×8=48(个)。然后再把2个白色的棋子摆在前两列的下面,代表多的2个苹果,现在一共有了48+2=50(个)。就像这样: 2、 妈妈问我:“现在要怎样再能让8个人的苹果一样多?”我数了一下多余的2个棋子后的空缺,说:“还得要6个。”妈妈说:“对了,我们用黑色的棋子摆上吧。”我说:“好的。”于是,我们就用黑色的棋子把6个空缺摆上了。就像这样:然后,妈妈问我:“你发现现在变成几列几行棋子?”我说:“是8列7行。”妈妈说:“对了,还是8列,但是是7行了,代表了现在每个小朋友分得了几个苹果?”我说:“分得了7个苹果。”妈妈问我:“那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说:“是56个苹果。”妈妈又问我:“比刚才多了几个苹果?”我想了想说是6个。妈妈说:“对了!你用算式把它列出来吧?”然后我就写出第二问的算式:7×8= 56(个) 56一50=6(个)。然后,妈妈和我又发现了这道题其中的一点奥秘,就是把多余的2个棋子像这样摆:代表把多的2个苹果全分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结果就变了,就得补上2×7=14个黑棋子才能平均了,相当于添上14个苹果了,像这样:那算式就成了:8×8=64(个)64-50=14(个)两次结果不一样,难道这道题有两种答案吗?然后,我和妈妈又一起认真读了题。读题之后才发现,原来题里写的是“至少需要添上几个苹果?”“至少”一词说明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6”了。于是,我们就用了第一次的解法把答案写在了卷子上。做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道题这么简单,虽然妈妈考奖了我,但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做出来了。以后,遇到问题我要多动脑思考,或用妈妈的方法做一做,相信下次我会自己得出结果的。还有,通过这道题我还发现读题也很关键,每个字都很重要,以后,我也会认真读题的。 
数学作文——买菜今天,“小鬼”当家。我带着爸爸给我的钱去买菜。我来到菜市场,想买菜,菜场里面的菜是5元一斤,我准备买2斤,可是,我又看了看菜场外边的菜,它只有2元一斤,而且还比里面的菜好,我准备再买一斤,晚上炒着吃,这样不仅菜买得多,而且更便宜,便宜5×3=5(元)2×3=6(元)5-6=9(元)。接着,我又去买肉。菜场里面的肉,瘦肉多,5元一斤;而菜场外面的肉,瘦肉少也要5元一斤,相比之下,我当然是选择菜场里的肉。于是,我就买了3斤肉,共花了5×3=5(元)。然后,我又去买了鸡腿。只见菜场里的鸡腿肉少骨多,还有苍蝇的危害,要6元一斤,我又看看菜场外的鸡腿,只见它肉多骨少,香喷喷的,又没有受过污染,只是价钱贵了点,8元一斤。可是,为了身体健康,贵一点就贵一点吧!,再说就只贵了8-6=2(元)钱而已,于是我就买下了一斤。随着一股鲫鱼的鲜味,我来到一个鲫鱼摊旁,这儿的鲫鱼够鲜,够嫩,够活,是上等的鲫鱼,别的摊上的鲫鱼都没有这么好。可是,这儿的鲫鱼太贵了,要10元一斤。于是,我就跟这位摊主阿姨讨价还价,我说:“阿姨,您这儿的鲫鱼很好,可是太贵了,您看我第一次出来买菜,就便宜点吧!”阿姨说:“小朋友,您也知道这鱼好,这鱼卖10元钱,已经很便宜了。”我跟阿姨交谈了好半天,费尽了唇舌,阿姨才答应,不过也只便宜一元,我看了看兜里的钱,已经只剩下9元了。于是,我就只好买了半斤,花了(10-1)÷2=5元钱。回家的路上,我清点了一下菜,算了算,一共用了6+5+8+5=6(元),再加上兜里剩余的零头等6+(9-5)=6+4=30(元)。正好对上了爸爸给我的30元钱。这次买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学似乎是对记忆要求最少的一门功课,但是灵活运用实在不容易。岳飞的兵法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能够再心中把这内容看来挺多的学科整个串联起来,那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除了极少数特别聪颖的人,要学好这门功课总要做相当数量的习题,这样就有了怎样处理学习钻研书本知识并将其串联起来与做习题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无论如何,对于基本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联,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而且必须学会再做习题的时候有 意识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并且找出知识间的联系,特别重要。 如果能够形成清晰的概念,辅以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能够达到相当的水平。反之,如果闷头做题,不懂得总结归纳,做题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上来分析,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较好,他的思维灵活性就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很高,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方法,这样这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他的自信心也必然会逐步得到加强。
数学似乎是对记忆要求最少的一门功课,但是灵活运用实在不容易。岳飞的兵法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能够再心中把这内容看来挺多的学科整个串联起来,那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除了极少数特别聪颖的人,要学好这门功课总要做相当数量的习题,这样就有了怎样处理学习钻研书本知识并将其串联起来与做习题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无论如何,对于基本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联,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而且必须学会再做习题的时候有 意识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并且找出知识间的联系,特别重要。 如果能够形成清晰的概念,辅以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能够达到相当的水平。反之,如果闷头做题,不懂得总结归纳,做题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你也可以加个开头和结尾啊!增加字数。
巧赢硬币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到叔叔家里玩,正玩到兴头上,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心里琢磨着,不知道叔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了。”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开动脑筋想着。哎,要是能把这硬币拿到手,那该多好啊! 过了十多分钟,大家都没有想到怎么做,叔叔见此情景,对我们说:“给你们一点提示吧!解这道题要学会多转几个弯,不要……”“等等!”话没说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似的。只见他拿起10个硬币,先把第1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去,然后把3个硬币投进第2个杯子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道:这个办法嘛,我早就想过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币有6个,6是偶数,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当表弟把剩下的6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时,我插嘴道:“这办法根本……”我的话还没说完,表弟就把我的话打断了,“表姐,你还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气地说。只见他拿起第1个杯子,把那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里去。“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哎呀!我真笨,怎么想到第三步就放弃了呢?真不值得!”接着,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样做,先把3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然后在第二个杯子里放5个硬币,接着把剩下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子里,最后,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里去。这样第二种方法就完成了。按着这样的方法,表弟连续做了13次。 看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点点头说:“真想不到,你这小鬼还会有动脑筋的时候,这回你赢了,10个硬币都归你了。”叔叔一边称赞表弟,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过,小瑜呀,你可得加把劲了,这回连表弟都赢了你。记住,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 是呀,叔叔说得对,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如果我刚才想到第三步没放弃的话,再动动脑筋,那道题就被我解开了。以后,真的要加把劲,要努力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更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