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95
我看的第一本写作书,是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当时惊为天人。这本书没有系统地论述写作问题,而是讲了一些散碎的知识点,比如“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副词铺成的”、“初稿都是狗屎”、“如果有漏洞——我是说能看过去一辆半挂卡车那样的漏洞,你再去改。”等等。这本书算是入门级了,语言通俗易懂,技巧都好操作,初学者一看就能上手。而且史蒂芬本人对写作的态度、写作习惯、写作中经历的磨难,对作者们来说也是很值得一看的。到了现在,这本书里讲的技巧我都忘了,但是还记得史蒂芬每次写完书都要和家人出去玩两天,坐在船上钓鱼的样子。《短篇小说写作指南》没看完,也是一些零碎技巧。印象很深的是教你写外貌。如果你想写主角很丑,但是又害怕太丑了,让读者们反胃,怎么办呢?明贬实褒。“她皮肤苍白,脸上几粒雀斑,瘦得很离谱。”拜托,又白又瘦有几粒雀斑,不是大美人吗?但是作者非要说她丑,读者也只能认了,不光认了,还心生同情,觉得这么个美人被作者诽谤,实在可怜。《故事》看到第二遍,能看懂百分之五十吧。这本书仍旧是我向所有作者大力安利的,他是一个基础体系,讲述了故事的本质,故事的分类,人们为什么会被故事吸引。后续我看到的其他书,基本都是针对故事的某一个章节详细解释的书。这本书属于什么呢?你要是没写到那种程度,你基本看不懂。你写到了,你就懂了。但是当你写到的时候到底还需不需要故事的指导,这也很费解。而你半懂不懂的时候看,又常常会生出许多自作主张的解释,把你带歪。┑( ̄Д  ̄)┍但是呢,看看是没有坏处的。就算看不懂,心里有个影子,写作中遇到类似困难时,模模糊糊你就感到有个方向是对的了。最后,故事这本书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印在书皮上的一句话“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每每想到,感慨良多。《你的剧本逊毙了》、《救猫咪》……以及一些其它编剧书。这些书给我唯一的教训,就是写小说的,就别特么看编剧书了,事倍功半,稀里糊涂。我是看着剧本书学习故事结构的,学了两年……其实结构就是一个三幕剧,几个月就能掌握了。不写剧本以后,我才算真正开始看小说技巧书籍,真是相见恨晚。我的观点是:一本写作书,你看完也就一个下午。没用的话你就浪费了一下午。有用的话你就可以节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学习时间。《成为作家》:大力安利。这本书没有具体技巧,而是讲述作者的心理困难。创作是一件透支脑力和情感的事,因此很容易陷入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你很难说是因为创作而不健康,还是本来就不健康,创作缓解了症状。)一个作者如果心理健康,精神充沛,不自我怀疑不嫉妒同行,那么创作进度肯定一日千里。这本书就有很多调节心理的办法,也很实用。《情节与人物》:剧情流人物废的作者看过来,就是这本了。我以前写人很糟糕,看了这本书后,立刻写出两个有生命的角色,活蹦乱跳会(划掉)搞基(划掉)谈恋爱那种。这本书就是教你写人物小传,然后告诉你情节和人物的关系。虽然标题叫情节与人物,但是据说——人物流剧情废的作者,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虚构小说速成指南》:看看也行。里面说每个场景结束时,主角一定要比开头陷入更大的麻烦。我理解这句话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金玉良言。但是一旦过了初学者阶段,这句话就不能再信了。小说的写法千变万化,任何带着“一定”、“必须”的建议,都不可见尽信。我教人写作,在学习结束时都会说:再教你最后一件事——我教你的,你都忘了吧。我的很多建议只适合某一阶段的你,你进步了,这些建议就不合用了。”这本书第七章,讲述“要展示不要叙述”非常好,推荐时间紧的朋友们只看这一章。这本书书里还有关于修改的观点也很好:改五遍就行,改到你觉得再改下去,故事不一定更好,那就行了。“初稿是垃圾”这句话在很多书里都提到,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我现在听信这些话,写了一个特辣鸡的初稿。我试试修改后能不能凤凰涅槃,能的话我会来知乎写怎样修改小说的回答。不能的话我就来写“被写作书坑了是怎样的体验!”《情节!情节!》看了开头,有点看不下去。我是剧情流的作者,会觉得书里的建议比较浅显,而且非常武断,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对于剧情废的朋友,也许会很有用……初学者为进步快,都是要进行专项练习的嘛。专项练习哪有不武断的。来源:知乎 
专门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之前读了一本书,是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虽无意于手把手教你如何写作,而更多的是通过分析现当代作家的出色手笔,带你领略文中的美好风景,让你扩大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对于写作,也有所裨益。稍稍给有兴趣的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作者也是通过和我们一起细细品味文章大家的杰作,从而让我们窥见别有洞天的景致。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谈到的一个观点“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这个观点对于当下来说,特别地适用。众多网络创作平台的诞生,内容运营已经成为所有营销的基础,会写文字的人群特别能得到青睐,也更能成立个人品牌。作者对于能够被阅读的文章提出了“四有”观点,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首先,是有趣。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可见有趣是多么难得。而有趣首先便是通过幽默诙谐、促狭逗逼的文字展现的。关于这一点,作者特别强调,文字的有趣并非不严肃,所谓“严肃文学”是指意旨的严肃,并非笔法的严肃,我们依旧可以通过有趣的文笔表达严肃的课题。其次,是有用这个在当下的写作热潮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总会对一些文章觉得作者纯粹是在“自嗨”,其实说的就是作者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忘了与读者的连接。读者看完作者的文章之后,感觉作者表达得唾沫横飞,激情飞扬,但就是对自己没啥关系。很多人会陷进这样的“自嗨”情绪里而不自知,我们的输出,是想要引起一种共鸣,或者说帮读者发泄类似的情绪,或者是给读者带来解决的办法。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收到欢迎而起到更大的价值。再者,便是有料作者把“有料”总结为:哪怕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没在你的处境当中就很难编造出的那些细节,才是合格的“料”。所有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情节,都不是料,而只有你挖掘出你生活中独特的细节,让观者耳目一新或者有所触动的,才是料。当时我在《开讲啦》节目里看到曹文轩举的一个例子,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洗碗,后来才知道在那个饥馑贫困的年代,护手的膏霜买不起,洗碗是唯一让她的双手能感受到油润的劳动。这样的细节,就是作者说的,没在你的处境很难编造的细节,这才是优秀的料!最后是,有力。有力从两方面来谈,一是审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度。审美的力度在于美,这从我们烟波浩渺的古诗词可以充分领略到,那种文字的美,那种语言的美,恐怕再过两千年都难以企及。其次,便是情感的力度。作者说,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有强烈的爱憎,或者对莫一方面非常敏感,或者狂喜过,崩溃过,心如死灰过,这都是写作的资源库,一定要在文章中展露出来 ,这是你身为写作者的一种义务。说实在,对作者这个观点真的太赞同了!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只有情感足够丰沛,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人类所有的感受,其实都是能够共情的。本书还谈论到其他很多方面,以上内容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作者善于从文章大家中抽取精华与读者共享,从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写作中。
冰心(1990-1999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度。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文集《归来以后》、《晚晴集》、《九旬文选》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董乃斌,1942年8月生于上海,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有《李商陷传》、《李商陷的心灵世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流金岁月》等学术著作。 钱理群,浙江杭洲人,生于193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求》、《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物”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等。
1、《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2013版--新世纪出版社。2、《高考必备:赢在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教育出版社。3、《高考月刊之素材篇》--海洋大学出版社。这些书的作用: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写议论文,这样写有以下好处:(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饱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语言富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独到,个性色彩鲜明。扩展资料:高中作文的创作思路: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路遥《平凡的世界》 现实主义作品,读之动容。写文革及后期农村一部分人,真实质朴。主情节简单,可以很快看完。王朔《玩的就是心跳》写改革开放初中国青年生活状态,非常有名,轰动一时,只是不太和谐。读的人少。王朔《过把瘾就死》内涵同上差不多,王朔《我是你爸爸》改革开放初一对父子生活,单亲爸爸带孩子,看到了许多中国父子的影子。3。余 华《活着》现实主义作品悲剧。读的人少。出名,且人新书新。 余 华《许三光卖血记》现实主义作品悲剧。苏童《妻妾成群》轰动一时。后改电影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声名鹊起。推荐作家:铁凝,史铁生,于坚(但是是写散文的,非常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