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余yan
一、“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 所谓“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即指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程度与“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密切联系。如中国古代交通、通讯、军事技术、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皇宫建筑等,统称为“大一统”技术。如果把古代的技术成果按农业、“大一统”技术、手工业和医药技术加以分类统计,并算出各类技术在整个技术构成中所占的百分比,与大一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技术成果所占百分比,多在30%以上;而分裂时期则在13%以下,它明显地表现出“大一统”技术与大一统社会结构休戚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历代手工业多占技术部分的30%-50% 。这样在统一时期,手工业和大一统技术的总合计分就占了整个技术部分的70%-80%,它决定了技术的水平。中国古代技术水平的最高峰是在宋代,这时不仅大一统的官僚政治形态趋于成熟,而且地主经济和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当时国家征收商业税的年收入就增达2200万缗,约占部收入的1/7 。相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地主经济衰落,商品经济普遍萧条,这一时期的技术净增长水平也最低。二、自成体系,独立性和排它性强 从地理环境上我国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东临浩翰的大海,西南是高耸着的喜马拉雅山,西部有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以及沙漠、戈壁的阻隔,因而虽然与其它地区和民族、国家不断地发生过接触和交流,但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大规模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祖先就连绵不断地繁衍生息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以农业生产和各种工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勿庸置疑--是与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以及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科学技术有着明显不同,不论是发展的道路、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至所包括的内容都是如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着自己的体系。三、中国古代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它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同样是在儒家思想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直接影响科学理论的内容,它使科学理论摆脱不了稚气。第二是科学的政治化和理论的技术化。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特别是天文、数学和政治的密切结合,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特殊产物。科学理论一旦纳入儒学思想方法的框架之中、科学家一旦成为科学官僚,那么科学必然会官方化,会和政治密不可分。四、直观外推的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受到科学思想的制约。上文我们提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儒家思想似乎更注重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对于纯学术性的和理论性的东西并不十分关心。除了儒家思想外,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也是相当大的,古人对宇宙和自然认识的思想最精彩的当数道家。儒家思想较注重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使得他们对“事”的研究较多而较少对“物”的研究。道家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但又非主流的思想意识,在很多方面构成了对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古代化学在道家的炼丹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在道家思想中也得到重视。因此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但道家之“道”又被弄得不可捉摸,对于科学理论方面也仅限于阴阳五行认的范畴。正由于中国古代思想的这些特点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般采取直观外推的思维模式。五、其它 我们说中国古代科学理论没有建立类似于西方的逻辑体系,并不是说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没有逻辑,其实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体现了“辩正逻辑”。首先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主要是一种有机唯物论,有很强的辩证色彩。其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模式形成了“实际问题--概念方法-- 一般理论--实际问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模式。这使中国古代科学方法具有“勤于观察,善于推类,精于运数,明于求道,重于应用,长于辩证”的特点。…没有更多了… 
一、明清之前领先世界的原因1、首先与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有关。秦汉、隋唐、宋元等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文明古国,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3、中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封建国家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许多发明和科技成就,是由国家组织和领导的。4、统治阶级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5、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科技的交流和发展。二、明清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中国虽然在明清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然而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科学技术没有应有的地位,占主导的是科举制度,特别是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与清代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创新探究的条件。4、封建专制加强使中国科技创新失去了原有的外部条件。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条件。三、中国古代科技特点1、在内容上,应用性很强,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少实验,缺乏理论探究,创新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而不能长足发展。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没有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4、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事物社会地位,科学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5、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四、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1、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等:西方科学家的重点研究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2、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注重实验方法:中国主要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16世纪中西方科学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