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2

vszj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社区治理议论文作文素材初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_H_Angel

已采纳
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论坛精彩语录 30年前,没有人听说过社区;30年后,没有人不知道社区。当前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路径在何方?和谐社区建设之路如何才能走得又好又快?在前天和昨天召开的江苏省和苏州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论坛上,各路专家和学者为我们破解了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中将出现的部分难题。 【自治,自治,居民先要治好自己】 北京国际大中城市建设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于燕燕:我国社区建设经过十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面临着如何推向深入的问题。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自治。但社区居民自治不同于地方自治,不同于民族区域自治。应该说,在自治这个砝码上是有一定限度的。一个国家,老百姓自治什么?有民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在自己周边日常生活事务的一种自我管理型的自治。因此,社区建设首先是在管理层面的自治。其次,要获得一定的权利。社区是民主的增长点,群众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也好,参与国家事务决策也好,首先要从身边的事务做起,从居住区做起。要把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和谐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政府的职能通过公共服务的平台直接服务到社区群众的家门口,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给社区居民组织一个相对自治的空间。 【社区服务要倡民本】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亦明:目前,社区的公共服务主要还是行政事务在社区的衍生,许多社区的公共服务大厅实际是行政事务的受理站,即使是低保救助、劳动就业等社会性服务也是社区协助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职能延伸。因此,从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在社区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行政管理职能延伸的同时,真正把服务的重点放到直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社会性公共福利项目上来。社区协助政府完成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还应该体现国家公共意志,运用社会公共资源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文化体育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家庭服务、社区困难群体的帮扶等真正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主业,以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公共福利的提高。 【重视社工人才】 上海市普陀区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倪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协调发展的根本。在社会转轨的过程中,许多人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通过社会组织又可以将其由“社会人”变成“组织人”,社会组织将这些社会上的能人组织起来,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拓宽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渠道,为困难群众提供人性化的帮助,初步建立了“平日恒温、节日添暖、四季如春”的社会化长效帮困机制。对那些不符合政策救助但实际存在困难的群众由社会组织给予帮助解决,增加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感恩系数,为党多赢得了一份民心,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和谐。作为民政部门来讲,要提高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能力,推动民政事业向关注民生常态化方向发展。 【明晰居委会职能】 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军:社区居委会职能要明晰,必须做到职能定位准确、权利义务清楚、角色关系协调。要在《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把社区居委会职能细化为宣传教育、议事决策、社区服务、监督评议、规划制定、沟通协调、民事调解、治安维护、政务协助、民意表达等10个基本职能,做到基本制度健全、程序流转清楚、公布形式多样,把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依法产生、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经费的落实、福利待遇的统一、管理机制的综合完备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体系,做到政策措施明白、投入主体明确、考核办法明细。同时,社区工作者要定期向居民述职,把居民满意情况作为确定其绩效收入的依据,将他们的待遇与职工平均工资挂钩,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激发他们作为社工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服务引进信息化】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丽华:要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社区服务,得到居民的认可和满意,首先是要实现各种社区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此,社区要统筹安排,充分运用政府的公信力,以“一册三网”为载体,在需求与供给之间搭建起一个诚信的平台,把居民的需求与提供服务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体现社区服务便利性和及时性。居民的关心、关注和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社区居委会可以把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建到网上,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居民想了解最近社区有什么活动,可以打开数字电视看一看;对社区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到网站论坛上去“说一说”。有利于培育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社区治理议论文作文素材初中

342 评论(9)

xiangyanghua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从21到27,一个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收拾完家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4岁就开始吸烟、喝酒。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要健健康康的成长。听了这些话,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 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27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