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chf2011
感悟人生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总觉得人来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放入累人的忙碌追寻之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人生在世,或为生计为名利劳碌奔波,或为忠义为爱情追逐探寻,但最终化为黄土一抔,除却大德大奸之人留下是非功过予后人评说,多数生灵则随时光流逝而湮没无闻。总而言之,人世一遭,无论舟车劳顿还是安步徜徉,无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已。 谈到“境界”,突然联想到宋代的词人蒋捷,他的一首《听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韵律上都应该是经典之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就那么几十个字,三次听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特别是最后僧庐下听雨,以“一任”两个字,把人生的悲哀和无奈写到了无法言说的极致。 人生的境界如此美丽,正如花朵、虹及星辰。这种境界其实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犹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侵染、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生的悲欢离合永远是主题曲,人生的恩怨情仇永远是主旋律。只因有遗憾,我们才去追求完美,只因有苦难,我们才珍惜有限年华。由于有终结,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只因为有离去,才会深深地眷恋这世界。面对烟雨花落温暖的春,面对绿叶纷披热烈的夏,面对果实累累酣畅的秋,面对雪花覆地纯净的冬,我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超越平凡的无极之境。 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果而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犹豫和茫然。也许别人是对的,但我们也没有错,很多事情都无法挽回,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忘昨天,憧憬明天,珍惜今天。对不惑之年的人来说,这个过去的昨天它是几十年,而且一去就不复返。回头看,它不是单单一个遥远的回忆,而更重要的是人还要重新走进风雨,需要解决如何把握今天和明天,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壮丽多彩。这才是人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