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
首先提出问题,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次论述问题,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再次解决问题,就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举例子: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2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3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4段,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5段,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6段,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7段,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先将语段划分层次,再归纳出层意(尽量用原文词语或句子),最后用衔接语(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连接;如果行文是在表达上有特色(如设问或者采用某种论证方法)也要在层意中体现出来。
论证思路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实。具体如下: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各论证的作用如下:举例论证 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 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正反对比论证 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 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引用论证 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因果论证 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理论论证 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拓展资料:事实论证,也叫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道理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详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此外,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其目的在于以理服人,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见解、主张。知识点复习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2、3、常见的论证方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5、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等。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特点从内容上讲: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三是新颖,就是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从形式上讲: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一、找准文章的论点1、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2、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3、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看中间,四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五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4、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一)看题目议论文的题目有两种:一是论题式的,一是论点式的。例:《谈骨气》题目是文章的论题:谈谈关于“骨气”。文中对骨气做出判断表述的句子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例:《俭以养德》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辨别下列标题,看哪些能作为中心论点,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否。论题不是论点论读书幸福究竟是什么否。论点不能用疑问句表示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论点不能只用否定句表示否。只交代论题独立与合作学会谅解是。虽是短语,但能揭示一定的道理(二)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1、论点在文章的开头。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通过一个故事、诗文等引出中心论点。《宽容是美德》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想和做》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回答的顺序如下: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得出了什么结论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考点包括:1、辨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2、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3、解说议论文的行文思路;4、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5、辨识论证方法【方法指津】1、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无独有偶”表顺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方面论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2、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
步骤如下(做选择题)论题是什么?(关键词“应不应该”等)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最好答出把什么与什么对比之类的话说出来。先后点名了那些论点。(先分论点,后中心论点)论点是判断句或使令句,不要用修辞,其实就是在段首修改一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