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0

飞扬68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和阅读有关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xh3956537

已采纳
看你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了你喜欢用电脑的话就可以看电子书你喜欢看书的话可以去看书网络时代的信息是非常的庞大的要学会读书,筛选你想要的信息

和阅读有关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199 评论(12)

土土爱吃肉1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网虫时代”里能真正安心读书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将有限的时光全部交付网吧,日夜沉浸于电脑前而不可拔。即使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也渐渐远离书本,好像网络能满足他们一切,甚至一个“ctrl+c”搞定毕业论文。新一代如此荒于读书之势日盛,人文教育不断缺失,亦令人担忧。否则,也不会像新华网前些日子报道的那样,中宣部等部门须得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开展2008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不断创新活动组织方式和运行方法,把开展这项活动融入节假日和“改革开放30年”等重大纪念日活动中,形成长效机制。至少,对全民来说这是一则利好消息。 我想,那些所谓“读书求理”“腹有诗书气自华”诸如此类的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除了这些所谓读书是如何有意义外,似乎难寻一个切实有力的“读书之名”而足以激起人们的读书欲望。虽然说读书靠自觉,但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当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可能是一句读书人自我克制的安慰,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那些认同此理的人们需要一个读书的好环境。因此,中宣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通知,试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按说,读一本好书,无异于一次心灵的相撞与交流。根据某心理测试,除了不识字的人们外,一年到头,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的人,或者没有意愿去读一本好书的人,一般来说只会增加他的“生活浮躁度”与“人生盲度”。以此推来,放大到一个民族,夸张一点说“人们不愿读书”到了逻辑学家的脑中就会得出“荒疏一本书即亡国之根源”。 可是为何人们疏离书本,即使有些人藏一些所谓名著也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学富五车”,也许人们会把这归罪于这个时代的“日益浮躁”,或者是社会与生活压力过于繁重而根本是有心无力。我认为这些普遍存在的“开脱理由”,实则就是没有从好书里获得智慧的结果。古人“凿壁借光”,所云:“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这岂不是一个有力回证?你要是觉得此例过于“高尚而不现实”再加可笑无知,那对你来说,上面那个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意义并不大”。无疑,使厌书之人爱上读书,这无异是逼猫啃白菜。 如果可以,我想在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那则通知中,加上“读书,以尊严之名”这个主题。因为无论如何,抑或绝境里,抑或苦难中,一个人总在为尊严而活。当人们有“志”于自我改造与提高,把读书当成一种做人的尊严,那么一个人人把读书当一种习惯并以此为乐的时代也将为期不远。
11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