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uniu
某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的提纲什么要求。。。。 
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通过了大学高等教育,似乎论文写作似乎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大学教育就会发现,就没有专门写作的课程。这就好像是性教育,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2第二章 工程概况 2第三章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4第四章 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5第五章 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 8第六章 填筑施工方法 10第七章 试验成果 17第八章 施工进度安排 18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19第十章 安全保证措施 19第十一章 环保措施 20第一章编制依据1、铁道部颁布《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2、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改建铁路浙赣线电气化工程提速部分路基设计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初稿); 3、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4、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5、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 6、浙赣铁路改造提速工程施工图设计;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第二章工程概况1 概述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浙江段)第八合同段有关单位如下: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上海铁道学院建设监理科技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段起迄里程K141+000~K174+000,全长33km,管段内现有4 个车站,改造后保留3 个车站,封闭1 个车站。本标段内共有15 个双线绕行路段,均为新建线路,改造后的路基标准高(开通时速达200km/h), 曲线半径大,符合线路提速要求。提速改造主要项目为:路基加宽、绕行地段新建路基、新建桥涵及改造、轨道新铺、换岔、线路拨移及部分站场房屋、信号、通信、电力等相关配套工程。在线路开通且路基稳定后,安排在本标段工程竣工前更换无缝线路。本标段路基土石方155 万m3 ,其中填方69 万m3 , 挖方96 万m3。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I 级正线数目:双线限制坡度:2‰ 最小曲线半径: 新建地段3500m。困难地段2800m,个别地段2200m。牵引种类:电力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2、试验段的设置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将试验段定在K163+230~K163+430,全长200m,该地段原地貌为葡萄园、草莓地等经济作物区,填筑范围内设计无涵渠、通道等构筑物,具有填筑施工时连续、完整的优势。地质情况:本标段基本位于金衢盆地,地质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种植土、淤泥质黏土,层厚1~5m; ②黏土,黄褐色夹灰色,硬塑,层厚2~0m ③粉砂,黄褐色,中密,饱和,夹薄层黏土;层厚5~5m ④黏土,青灰色,软~硬塑地下水埋深5~2m 该段路基的地质及地表情况能代表本地区路基填方施工的特点。该段路基设计基本情况为:路基顶宽1m,平曲线半径3500m,纵坡为0‰, 平均填高5m。设计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堤本体填筑995m3,基床底层填筑5268 m3 ,换填渗水性材料3750 m3,挖除松软土3750 m3 ,总填方量为10013 m3。第三章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1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①.确定本地区经济合理的填料,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所用填料及压实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②.验证铁道部颁布《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为今后的铁路建设积累施工经验和现场检测数据。2 试验范围①.基床底层(基床下部9m 范围内)填筑的施工工艺( 含检测手段); ②.基床以下部分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 ③.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观测。第四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①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1: 主要施工人员表表1 序号 姓名 文化程度 职称 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1 刘勃 本科 高级工程师 指挥长 72 贾本正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副指挥长 73 张卫东 本科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74 应克忠 本科 工程师 工程部部长(主管工程师) 75 高雨 本科 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76 宁国民 中专 助理工程师 试验室主任 77 高琦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测量主管 78 范君贤 大专 技术员 测量员 89 古荣城 高中 测量工 610 宋盛林 高中 测量工 1011 黄发连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技术主管 712 吴星 大专 技术员 技术员 813 杨俊鹏 初中 工班长 7②生产工人参加试验段施工的生产工人有工班长杨俊鹏和14 名机械、汽车司机, 5 均已经到位。2 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所需机械设备见表2。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表2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1 挖掘机 PC-200 台 1 良好 2 振动压路机 YZ18D 台 2 良好 3 推土机 TY235,173KW 台 1 良好 4 自卸车 CXZ18JHL,12t 辆 2 良好 5 平地机 PY180A,138KW 台 1 良好 6 洒水车 CA10B,8000L 辆 1 良好 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见表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表3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检定状态 备注1 全站仪 瑞士Leica TC702 套 1 合格 2 水准仪 南京1002 厂DS3E 台 1 合格 3 水准尺 3m 木尺 把 1 合格 4 水准尺 5m 铝合金尺 把 1 合格 5 K30 平板载荷仪 YB-150,Ф300mm 套 1 合格 6 核子密度湿度仪 日产MC-3 台 1 合格 7 重型动力触探仪 N5 套 1 合格 灌砂筒 Ф150mm 个 1 合格 案秤 AGT-10 套 1 合格 第五章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1 测量工作根据设计院的钉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2 开挖排水沟沿着地界线挖出排水沟,排出原地面积水,沟深80cm,并每隔100m 在路基两侧对称的开挖集水井,用水泵抽出积水。3 基底处理根据地质资料和基底轻型动力原位测试结果(按照设计文件松软土地基承载力σ0 < 150kPa), 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需进行基底处理。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需要挖除原地面以下50cm 厚的种植土及淤泥质黏土,然后换填合适填料。4 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经过详细调查, 本标段内的利用方主要为砂黏土,属B 组填料,满足《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基床底层填料选择A、B 组填料或改良土;路堤本体填筑选择A、B 组填料及C 组填料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等填料)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试验段土源定于K162+820~K163+040 段路基挖方。对填方土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土壤液、塑限、自由膨胀率、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根据取样检测表明,该土源为B 组填料。(详见编号为T2004-02-001、T2004-02-002 的土工试验报告) 5 弃土场选择因基底处理需挖除大量非适用路基填料的种植土及淤泥质土,故需选取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多次实地勘察,在本试验段方圆10km 范围内未发现适用的弃土场,只有在K149+848 处的新中溪大桥上游岸边有一个多年废弃的水塘适用,可以联系征用,储量约5000m3,运距5km。6 填前碾压基底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筑。基底经晾晒待含水量适宜时进行填前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本段填高均大于5 米, 填前碾压要求达到重型击实试验的82%。7 断面复测填前碾压完成并经验收达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填方工程数量并作为以后计量支付的依据。断面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后即可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第六章填筑施工方法本次试验段施工内容包括基底换填、路堤本体填筑和基床底层填筑。其工艺流程如图1。1 填料来源和挖运方法本段土源来自于K162+820~K163+040 线路经过处的山坡挖方,对该挖方段进行表土清理、树根挖除、清理非适用材料的工作,(该取土场已经中心试验室取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质满足填方要求,土源土样各种试验记录、报告齐全)。根据土石方调配图方案,试验段土石方开挖由K162+960 往K163+040 方向倒退开挖。施工便道利用K162+020~K164+800 处的既有机耕道,并用碎石土修整既有路面。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自备75kW 发电机一台,施工用水由线路右侧河道内接入。2 工艺概述1 基底换填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送至弃土场,推土机整平。弃土场绿化。2 路基填筑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摊铺整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按以往施工经验,一般碾压三遍后开始检查压实度,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查一次压实度,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3 卸土控制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 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30cm。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10 延长米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4 埋设沉降桩开挖基底经碾压检测合格后,按20m 间距在线路上埋设沉降观测桩,埋设位置分别为K163+240、K163+260、K163+280、K163+300、K163+320、K163+340、K163+360、K163+380 中心处。沉降观测桩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沉降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尺寸为500mm×500mm×30mm,用C15 混凝土预制。测杆采用Ф40mm 钢管制成,一端为外丝,另一端为内丝,每根长为50cm,套管采用塑料管。工作原理:埋在地表的沉降底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的传递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就是地表沉降值。5 摊铺整平本试验段中基底换填渗水土、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填料均采用同一种填料。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30cm、40cm、50cm 分别进行试验。填料的摊铺采用推土机,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 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3m 的距离。在沉降观测桩周围1m 范围内的路基采用人工填筑整平。6 碾压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试验段采用18T(激振力为36T)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2~3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4~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0~5m, 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 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即:静压 弱振 强振 弱振 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7 压实检测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 平板载荷仪、核子密度湿度仪检测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在使用核子密度湿度仪进行检测的同时,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核准核子密度湿度仪的测试数据,检测频率为每层每遍(自碾压三遍后开始)18 个点,直至达到90%的压实度。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试验段第一层达90%的压实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在其上进行压实度为93%和95%的压实试验,从而确定填料在适宜的含水量和合适的松铺厚时,不同吨位的压实机械达到90%、93%、95%的压实度时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施工组织。第七章试验成果1、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编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 值和孔隙率n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海城碾压遍数。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3、根据沉降观测结果计算整理观测数据,绘制填筑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以评估工后沉降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4、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业主代表审查批准。第八章施工进度安排详见表1 施工进度表表1序号 工作或作业内容 3月份 4月份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下旬1 地基原位测试 3天 2 基底处理 8天 3 埋设沉降桩 1天 4 填筑压实现场检测 21天 5 地基原位测试 3天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1、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贯彻执行ISO9000 系列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3、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4、位移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现场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以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1、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原则,提高安全意识,健全施工现场意外伤害应急预案,认真学习岗位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树立安全生产、规模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2、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第十一章环保措施1、在干燥季节,土石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对施工便道、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要跨越地方沥表(混凝土)路面时的,对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时清除。2、取土场开挖完毕,宜恢复为家田,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土流失。3、弃土场选位时必须慎重,要综合考虑对农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响。弃土场的封闭要做适当处理,比如整平绿化等。
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并以时速210km/h投入商业运营。由于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速铁路的辉煌业绩深受世人瞩目,法国也及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TGA高速技术,并在1981年率先建成西欧第一条高速铁路。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4 公里/小时。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铁铁路总长达到3万公里,其中新建段9100公里,约占30%。 紧接日法之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并且德国研制独自的ICE(Intercity-Express)机车,美国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Acela。从1972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磁悬浮和摆式列车,而其中的摆式列车由于其性价比较高,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的高速铁路技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之后的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铁路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我国多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并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6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又一里程碑。 高速铁路在不长的时期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发展势头,根本原因是基于轮轨系的高速技术充分发挥了既先进又实用的特点,特别是在中长距离的交通中的独特优势。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已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象征。高速铁路虽然源于传统铁路,但借助于多项高新技术已全面突破常规铁路的概念,已形成一种能与既有路网兼容的新型交通系统。同时高铁还具有一些其他列车无法比拟的优点:(1)输送能力大:目前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要求。(2)速度快: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如果作进一步改善,运行时速可以达到350~400公里。(3)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确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5)方便快捷: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分半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6)能源消耗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7)环境影响好(8)经济效益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7亿马克。法国TGV年纯利润达44亿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