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竹流
2025-07-31 06:50:48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完善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自然观与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一般理念与方法,体察社会因素对科技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影响,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科技概观”;第二篇:“自然观及其变革”;第三篇:“科学论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篇:“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第五篇:“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图书目录绪论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传播与发展二、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中医问题与思考:自然辩证法与中医问题第一篇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第一章 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 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二、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第三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二、近代初期科学技术成就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中医问题与思考: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第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系统自然观第一节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三、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一、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一、自然界变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和自然的进化二、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三、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四、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中医问题与思考:中医系统思维及其发展走向第三章 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科学发展第一节 人和自然的关系一、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二、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三、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四、自然界的平衡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第二节 人类中心主义与传统发展观一、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二、传统发展观及其缺陷三、生态危机及其表现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医问题与思考:中西天人关系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模式形成的影响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第四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第一节 科学认识系统与科学方法一、科学认识的系统构成二、科学认识的过程三、科学认识方法的性质与发展第二节 科学问题一、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二、科学问题及其分类三、科学问题的来源第三节 科研选题一、科研选题的意义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三、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中医问题与思考:方法一中医发展的突破口第五章 科学事实及其获取的方法第一节 科学事实一、科学事实的含义二、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第二节 科学观察方法一、科学观察方法及其类型二、科学观察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三、科学观察方法的一般原则四、科学观察的局限性第三节 科学实验方法一、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二、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及作用第四节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一、观察渗透理论二、仪器与测量问题三、观察与实验中的机遇中医问题与思考:传统中医为何未走实验科学之路?第六章 科学思维方法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八章 系统科学方法第九章 技术方法第三篇 科学技术观第十章 科学技术系统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