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yll
各地激光联盟的发展过去几个月,全国各地激光联盟纷纷成立,在激光界产引起较大的反响,一时间成了社会关注热点,也成为激光人时下的共同话题。不少城市和地区正纷纷支持激光产业发展,务求打造激光产业聚集带,同时以激光技术加快区内传统加工产业的升级改造,以支撑经济继续增长,推动区内经济产业高水平崛起。事件回顾去年底至今,已有数个激光产业联盟相继成立。2012年12月17日,苏州激光产业联盟成立(苏州大学,华必大,德龙等);2012年12月22日,国家级激光产业联盟在武汉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华工科技等);2013年3月初,瑞安市激光产业联盟成立(博业激光,浙江工业大学等);2013年3月26日,上海市高强激光加工产学研联盟成立(上海交大、上海激光学会,团结普瑞玛等)。从长远看,国内企业纷纷抱团组成激光联盟,对激光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各企业在市场秩序、产品技术、分工合作等可以有平台加强沟通,而高校研究院的参与,也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加快激光产品的升级换代。下面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从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成立看发展动因2012年12月17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从事激光及相关技术产业单位共同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通过“协会”平台,更加有效地贯彻国家发展激光产业政策,吸纳先进的激光技术,团结本园区内从事激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教学群体。通过产、学、研、资和用的结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各激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苏州在激光产业领域以及产业配套等方面已具有良好的基础,这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产业资源分散、关联度低、同质竞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苏州激光产业链的深入发展。联盟协会的成立,可以改变当前市场状况,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苏州地区激光技术产学研的合作,借助产业联盟的凝集力,推进苏州的激光产业快速发展。从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看发展力度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2年12月22日在武汉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湖北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是我国三大激光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之一,并在光谷形成了以工业激光、医疗激光、光学元器件等为主体的能量光电子企业群,销售额占全国市场总销售额的50%。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激光产业仍存在分工不明确、优势资源分散等问题,这导致了国内激光器及成套设备开发能力明显落后于国外企业。在此情况下,2010年湖北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旨在联合成员单位共同促进技术突破,推动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到目前,联盟会员单位已经达到42家,包括华工激光、武钢、武重等单位;两年间,联盟共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4项,获得专利40余项,占全国相关领域专利约70%。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瑞安市激光联盟成立看发展后劲2013年3月初,浙江瑞安市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授牌成立。“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战略布局,中国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落户温州,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是国家打造的 20个千亿级别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工程之一,瑞安市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联盟在瑞安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以瑞安市博业激光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组合上游的技术、激光配件供应商,和下游汽摩配、泵阀和机械电子等应用企业,形成了一个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的纵向的前向型联盟,并邀请中国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加盟作为产学研合作单位。 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瑞安市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19种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50% 以上份额,是国家级的汽摩配生产基地,塑料薄膜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从上海市高强激光加工产学研联盟成立看发展趋势高强激光的加工和产业应用是下一代激光应用的前沿和制高点。2013年3月26日,“上海市高强激光加工产学研联盟及应用示范基地”签约仪式暨第一届理事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与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和副理事长。通过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的协同创新,增强整个高强激光加工应用领域的实力。 理事长张杰指出,联盟的主要工作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高强激光加工领域相互支撑和共同发展的平台。我国科技界、企业界往往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况,如果单靠少数科技人员的奔走联系,难以成气候。联盟汇聚高强激光加工领域上海地区(并可辐射至长三角)的优势力量,集产业、研发和人才培养为一体,通过密切合作和协同,组成相互支撑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全面提升上海市在高强激光加工应用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推进上海市在高强激光应用方面的地位,使上海地区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高强激光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激光联盟纷纷成立,是国内激光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激光产业已成为当今国内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激光产业必将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巨大的利益链促使企业建立“统一战线” ,抢占先机,分吃蛋糕、抱团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借助产业联盟的平台,各联盟可邀请专家、学者加盟,从事学术研讨活动,给企业增添技术研发动力,形成创新发展;其次,可凝聚合力,打造品牌,增加利润,向核心技术发展;再次,可牵手上下游产业,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向综合纵深领域发展;最后,各企业可向高水平激光加工领域迈进,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 
中国激光雷达发展概况从市场规模看,2016年以来行业规模呈现逐年快速扩大趋势,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从竞争情况看,由于中国激光雷达行业较国外发展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参与者较少,需求市场规模也较小,从而行业整体竞争并不激烈。从进出口情况来看,目前中国海关并未有针对激光雷达产品的专项统计,通过分析激光雷达行业所属的雷达设备行业整体的进出口情况能够推测出激光雷达行业进出口规模的发展状况,目前雷达行业整体进口规模较小,因而大致可以判断激光雷达行业进出口规模也较小。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据Yole Developpement预计,2019-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8%,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发展水平较国外仍有提高的空间,近年来,激光雷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的提高,反映出激光雷达行业的科技研发水平逐渐提高,激光雷达行业的生产成本将在未来进一步降低,到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将进一步和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领先国家缩小差距。前瞻预计,我国2020-2025年激光雷达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整体上应略高于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我国激光雷达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左右,到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激光雷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激光雷达的技术尚处在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降低整体的造价,以及在其他新型领域打开市场。未来激光雷达市场有待拓展,特别是在无人驾驶汽车发展正在被日益关注,技术开发及应用并不乏支撑。同时,家务机器人的普及和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高度重视,也给激光雷达行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激光设备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普及,产业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高功率激光切割及焊接设备方面,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对生产工艺和质量的新要求将促使激光工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超快激光行业发展现状1961年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至今,中国激光技术也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产业化方面,20世纪90年代起,老牌激光器公司进入超短脉冲激光生产。近年来,激光器稳定性的不断提高,开始大规模产业应用。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统计数据,2015-2020年中国超快激光器销售额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超快激光器销售额超过27亿元,同比增长20%,2015-2020年间超快激光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超快激光行业前景预测激光器是激光加工装备的核心部件,激光器技术水平成为影响激光加工装备的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微加工激光器将保持向更短波长、更窄脉宽、更高功率方向发展的趋势,微加工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在科研基础不断夯实和需求扩张的双轮驱动下,以皮秒、飞秒为代表的超短脉冲激光器市场容量将持续增加。因此预测中国超快激光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15%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中国超快激光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2亿元左右。——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超快激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