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土豆
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文化是基于人类镜像神经元认知进化的“道术器法势”创新循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道术器法势”行为与内容积累。当代文化是现代人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的“道术器法势”循环。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无法前行的,我们必须对民族精神命脉予以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已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根植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灵魂中。绵延千年至今,优秀传统文化为与新时代相融合,需要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挖掘和转化,根据现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汲取和运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新的延续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因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彰显优秀传统的生命力、融合性和连续性,几千年文化绵延不断。这也使得我国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同时,对外来文化表现出包容性,例如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地融合和转化,到唐代基本实现汉化。善于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根据民族特点将其内化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受特定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历史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区别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特征。通过具体分析其特征,能为我们创造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期间经历了原始文化(文字出现以前的各种传说及考古出土的石器,玉制品等,如河姆渡,大汶口,红山,三青山等文化丿和书籍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之后各种文字记载)以及各代出现的思想流派。原始文化,书籍文化和思想流派奠定了中国的文化脉络,也就是题主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一那么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它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呢?一种文化的出现,必附于实物和文字记录而得以流传,三星堆出土的祭祀玉璧内圆外方强调了天圆地方之理念,内空表示人亡后灵魂得以升天,这是实物表达象征意义上的文化。是古人对生死的看法和观念,自文字出现后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卷轶繁杂,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思想群体都有书籍和观念存在,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儒家文化了,因其强调"仁”的作用历来被各代统治者奉为至尊,影响中国历史将近二千多年,其次是黄老学说提倡(师法自然’,崇尚人性率真,强调无为而治,文景之治可以说是具体实践和运用,另外以韩非子,墨子等人为代表的法家流派,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制提供了较广的法制依据,总之不管何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自已的观念和主张,或者以国家意志或集团利益出现,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时而独立影响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更多的是交错并行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了儒释道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唐时佛家文化也入其中,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