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2

李小宁l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油画作品赏析论文范文初中生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清洗专家小卢

已采纳
(法)弗朗索瓦米勒 油画,5×111厘米,1857年, 巴黎 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 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 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 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 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油画作品赏析论文范文初中生

360 评论(11)

ghvabjajwba

今天,老师让我们欣赏一副油画作品——《父亲》,画面上这位勤劳、朴实、贫穷的父亲形象深深震撼了我。他的头上缠着一块旧得发黄、发皱的白布,虽然这块步裹得很紧,但是还是遮不住那稀疏花白的头发。长期的辛苦劳作让他的脸晒成了古铜色,在烈日的照射下,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那是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在他脸上留下的伤痕。他的眉毛已经显得花白,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他的眼睛显得非常无助、迷惘,但是这双经受过苦难的眼睛也流露出一丝渴望:他在渴望改变自己穷苦的命运;他在渴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在渴望让家人永远快乐、健康。他直挺的鼻子下是凌乱的胡须。干裂的嘴唇中仅剩下最后一颗泛黄的牙齿。他的嘴微微张开,仿佛在叙说着自己穷苦的命运。画面上父亲的手非常粗糙,布满了许多老茧。一条条显眼的青筋暴出,指甲上布满了泥土。他手上端着一个陈旧的碗,在烈日的炙烤下喝着碗里的水。看着这位老父亲,我仿佛看到他满头大汗在地里干活的情景,他背后金黄的稻田是丰收的景象,但是他手里却碰着破旧的茶碗,就是这样一些辛辛苦苦劳动的劳动人民,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这就是油画《父亲》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
28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