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bert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 作文400字 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 “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08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10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UFO之迷伊朗地方政府10日证实,一个不明飞行物(UFO)当天早些时候在伊朗中部省份克尔曼坠毁,坠毁时发生剧烈爆炸并引起螺旋状浓烟,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伊朗克尔曼省副省长纳斯鲁拉希否认了任何飞机坠毁的可能性,“因为当时所有在附近的航空器在接受询问时均报告平安”。而新年伊始,就有消息称法国航天局打算近期在线公开不明飞行物(UFO)等奇观的档案。一直受人关注的UFO研究再次掀起了热潮。UFO分十几种在法国公布研究档案之前,英国已根据《信息自由法》公布了部分UFO报告。这批报告显示,不明飞行物不仅真实存在,并且美国空军士兵还曾用手触摸过飞行物的外壳。1980年12月26日,一架不明飞行物就曾降落在英国兰德萨姆森林中,而美国的一个空军基地就驻扎在附近。一名美国军方目击者不但靠近了这架不明飞行物,还曾用手触摸了它的外壳,并看到外壳上刻着酷似埃及象形文字的符号。当不明飞行物飞走后,调查人员曾测试发现,该地区的辐射明显超标。根据多年的研究,笔者将UFO分为十多种,其中5种能用已知的自然或人为现象解释,包括火流星状、光斑状、亮星群状、飞棒状和飞棍状UFO。其实火流星状UFO主要是由陨石穿入地球大气层产生的,少数是火箭碎片返回大气层造成的。光斑状UFO多数是由地面强光等向上反射到低层云造成的。亮星群状多数是夜间飞鸟群飞过城镇上空,反射灯光造成的,少部分是由夜间高空气球群在30公里上下飘动时反射高空阳光造成的。飞棒状UFO有一部分是阳光从某个角度照射飞机时,从地面只看到机身亮光,看不到机翼的反光造成的。飞棍状UFO有一部分是摄像机在较低的拍摄速度拍摄飞蛾等生物时造成的。而另外7种UFO现在还难以用已知的自然或人为现象解释。这包括螺旋状、扇状、光团状、球状闪电、空中怪车、飞碟状、悬停的纺锤状UFO,其中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可能与外星智慧生命的飞行器有关。比如,1981年7月24日晚22时33分至52分出现的螺旋状UFO和1995年7月26日晚22时0分至25分出现的扇形UFO。我国有10多个省、直辖市都目击了这两次大规模UFO事件,目击者上百万人之众。我国天文工作者对这两次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它们都有令人瞩目的特征。1981年7月24日晚出现的螺旋状UFO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陕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飞行距离约2000公里。不少人都目击到其有高空悬停现象。UFO飞行高度为大概650公里,后半段的运动速度约为6公里/秒。1995 年7月26日晚的扇形UFO飞行高度为1460公里左右,飞行速度仅为29公里/秒。从这两个UFO的基本特征可判断这可能是具有反引力的空间飞行器。因为,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支配的。直升机空中悬停只能在十几公里以下的对流层,这里空气较稠密,直升机螺旋桨旋转时,将空气往下喷射,向下喷射的喷流给直升机反作用力,使之与重力平衡,从而能使直升机悬停。而这两个不明飞行物飞行在650公里至1000多公里的空间,那里大气十分稀薄,而且观测表明它们也没有向下喷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很难悬停或以极低速度向前持续平飞。因此,这种飞行器可能具有反引力。不过,外星的飞行器与外星人驾驶的飞行器访问地球并非同一件事,就像人类的飞行器探测火星与人类登上火星的区别。外星人研究遭遇低潮UFO研究比较活跃的地区有北美、欧洲和日本,其次是澳大利亚、韩国和墨西哥。在英国,国防部是最先开始其研究计划的,而这个计划的启动者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直以来,英国国防部对于不明飞行物存有怀疑派和信仰派两个派别。而进入新世纪,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新资料很少,怀疑派势力占据了上风。为避免提到UFO这个字眼,调查人员不得不在内部文件中将它改称为未知航空现象(UAP),并在一份总结性文件中写道:“UAP现象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们存在敌意或处于特别的控制中。”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伦敦的英国飞碟研究所。这个成立于1953年的机构是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和研究不明飞行物的正式民间机构,该机构还进行了近50 年的不明飞行物编年史撰写工作。但在2001年4月,英国飞碟研究所正式宣布关闭。该机构承认,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现不明飞行物的事例日渐稀少,飞碟热大大降温,众多研究人员只有改行从事其他研究项目。美国官方开展UFO研究始于1948年,1952年,他们开展蓝皮书计划,1977年初,有关此项计划的所有资料和档案,均送到美国档案馆处理,内容包括12600个目击报告。其中12000个报告所述的UFO,当局均以已知物体作出解释,例如飞机、气球、云彩、流星、鸟、人造卫星及光线反射等等。但对另外585个UFO报告却无法用一般的物理及大气现象来说明。搜索地外文明在继续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接收地外文明世界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地点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西部绿岸镇附近的国家射电天文台。并启动了奥兹玛计划,目的是搜索“外星人”来电。奥兹玛计划在3个月中,累计监听150小时,最终未获得任何结果。此后,各国又提出过多项搜索地外智慧生命的计划。他们的共同认识是:(1)就像人类的情况一样,生命很有可能产生在地外“太阳系”;(2)射电望远镜能“听到”的最好频率范围在1000到10000兆赫之间,这时的噪声最低。因此,想同外界建立联系的外星人可能会选择这一被称作“微波窗口”的波段进行星际对话;(3)如果我们想同其他星球建立联系,应利用电磁波,因为它以光速进行传播。遗憾的是,科学家没有接收到任何可确认为来自外星人的信号。不过,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计划2008年对1000颗星体进行搜查,寻找外星人的电视信号和其他信号,以确定外星人是否也和人类一样看电视。
我想要发明飞行器I want to invent an air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