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
论文应以我国旅游景区的事件营销为例,分析了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的分类,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阐明了事件营销给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带来的显著效应。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策略。一定要有实例子,要丰富,这样,几万字没问题,具体例子在网上查找就行了。 相关文章,好好充实一下就行,按照论文的套路整。 第一篇: 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和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有关系,和我国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系,和景区开发资金短缺有关系,下面我们就细细分析。 (一) 景区开发体制是症结 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及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 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 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 设立县级人民政府的风景名胜区,以政府行政权力管理景区,有立法权和执法权。因此,凡是人民政府所设立的机构它都必须对应设立,导致了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作为一级人民政府,必须管理景区内的国计民生等经济、社会问题,如学校、医院、城市人口就业、计划生育以及工农业的发展等等,这样就大大分散了景区领导的精力,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抓景区建设和保护。以管委会模式管理的景区,由于不能依法享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因此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没有独立的公安、工商、税务、财政等管理权。由于授予的行政管理权限不够,对景区的管理力度不够,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也很不利。 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 许多国家级景区就设立了县以上人民政府,也受到管理权限条块分割的困扰。如武陵源风景区设立的人民政府,它对天子山、索溪峪拥有顺畅的管理权,但对景区内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却无法行使有效管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由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双重领导的事业单位,与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级别相同,于是出现了一个景区内存在着两个处级管理机构的多头管理问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没有规划建设行政管理职能,武陵源区政府虽有行政管理职能,但无法对森林公园区域实施监督管理,致使森林公园区域的规划、建设与总体要求脱节。 设立了县级人民政府的景区尚且如此,采取管委会形式的景区受到的管理权限条块分割的困扰就更严重了。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执法队伍力量不够,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实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改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 景区内原有居(村)民控制困难 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世居的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来源除少数人员耕种土地外,80%以上居(村)民靠旅游接待服务经营发家致富,景区内农民人口逐渐增多,希望扩大经营,子女长大成人要求分户居住,原有住房不适应居住要求改建等,造成景区内农民建房无法控制,对景区旅游资源、环境破坏都很大。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许多景区都计划搬迁景区内的世居农民,但拆迁费用太高,一般景区都无力承受,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受到威胁。 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法律环境不健全,市场资金不敢大胆介入,国家拨款逐渐减少,导致景区建设资金不足。 许多景区都处在边远地区,难以吸引人才,造成景区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极为缺乏。 体制不顺,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征,但是体制不顺阻碍发展,却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能指望一下子整体性完成。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要寻找一些突破口。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不仅条件已成熟,而且比较紧迫,应该成为当前进行体制改革的重点。 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景区开发资金是瓶颈 景区开发资金一度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景区的发展,因为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而旅游景区若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其发展的后盾,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则只是粗糙的,其开发的程度及配套的设施不到位则会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长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旅游景区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进行其开发与建设的工作,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严重不足而产生的以系列问题,但是相关制度若不能支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经营模式,则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景区建设和开发只是短期的行为,不能够保证景区的长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资金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的同时,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 (三)景区开发保护是焦点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造成破坏。 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景区开发中的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保护风景区至少要研究它的哲学基础、群众基础和资本基础。风景区保护不能意味着一切不准动,不准动的保护是从来没有的。保护风景区必须遵循风景区资源自然消长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风景区定义规定的游人为本的客观规律。因此,动态保护是风景区保护的哲学基础。 第一,景区可以动,是前提; 第二,景区必须按规划动,是根本; 第三,要动景区必须依法动,是保障。 规划是风景区保护的总纲领和总依据。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资源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具体措施有行政征费如收取资源维护费;还可以设立物业管理公司;也还可以如门前三包形式的切分责任区,让资源保护事权融进经营管理事权之中,把资源保护义务与资源享用权利对等起来。风景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伟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核心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第二篇:农民旅游的市场有值得开发的潜力 专家认为中国东部地区农民旅游已经启动,东部地区4亿人口中,农民约占近2亿,这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的农民旅游现在刚刚起步,有一部分农民企业家和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现在已经进入了旅游大军的行列,而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民旅游正处在蓄势待发阶段。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魏小安认为,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具有旅游目的多元化、旅游方式多元化、区域差异化和消费层次化的特点。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使农民的旅游市场有别于城市的旅游市场,但是现在的旅游经营者仍然很难看重农民旅游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会放弃很多商机。 据专家分析,从目前农民旅游的特点来说,观光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在观光的过程中发现各类商业机会,形成各类新的市场。所以今后农民旅游会形成一个花样百出的局面。”周围有好多的同学估计以及意识到这个团量的巨大,所以我认为农民旅游的市场大家要重视起来。 第三篇:毕业论文的文风 一、文风的含义 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 人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叫作风。撰写毕业论文也有个作风问题,我们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就是文风。人的作风与世界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毕业论文中的文风也不例外。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立场、作风,就表现怎样的文风。明朗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里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就是说为人怎样,就写出怎样的文章。如果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论文来就有一定的准确和鲜明性;如果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写出论文来就可能生动活泼;一个作风浮华的人,写出论文来决不会朴实;一个思想贫乏的人,写出论文来一定空洞无物。文风不是个别的文章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坛风气。毕业论文的文风应该是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在论文中的反映,应该是一些有着相同或相近世界观、思想作风、思想方法的人,在论文写作中的一贯表现。 文风和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论文文风是论文的作风。论文的风格是指论文的特色和气派。我们可以要求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因为这是对论文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但却不能要求每个论文作者具有同样的风格,因为风格是论文作者创造性的表现、成熟的表现。我们要求每个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摒弃不良文风;但风格却鼓励多样,提倡风格百花齐放。 二、文风的表现和要素 (一)文风在论文中的表现 1.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 优良文风和恶劣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突出地反映在三个方面,即真实与虚伪,充实与空洞,新鲜和陈腐。 ①真实和虚伪。 真实,就是论文的材料既具有客观实在性,又能体现历史必然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从事实的全体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事实才是“胜于雄辩的东西”;但是如果事实“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这儿戏也不如”(《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因此,构成论文的材料必须既是真实、可信的,又是能体现历史的必然性的。 虚伪,就是与必然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相背离,论文的材料违背事实。 ②充实与空洞。 充实,就是内容丰富。充实以真实为前提,翔实地表述真实的事理。马克思说,充实的文风要“三多”:“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6页)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做到明确地提出问题,具体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力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空洞,就是空虚,言之无物,在文辞中没有内容或不切实际。毛泽东同志曾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 ⑧新鲜与陈腐。 新鲜,是指论文主旨正确有新意,论文材料新颖别致,不搬弄前人之说,也不套袭旁人之文思。毕业论文要求多种多样,新鲜别致,每个人的毕业论文应力求有新意。 陈腐,是指毕业论文陈旧荒谬,材料雷同不新鲜。陈腐文风传播陈腐的思想观点,毒害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颓废风气,压抑人们的创造力。 2.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 形式受内容制约,而又影响内容的表达。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新颖与老套。 新颖的形式式有助于毕业论文充分表达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内容则要求新颖的形式来表达。我们所说的力求新颖,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以自然为基础,顺应新鲜的内容。 老套,是陈旧的东西。雷同老套的论文形式,不能表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者套的形式总是与陈腐的内容相结合,而与新颖的内容相冲突。 ②质补与浮华。 质朴,就是朴实不浓艳。浮华就是艳丽而不实在,专门追求华丽的词藻,不讲求实际的形式。 ②精当与冗长。 精当,就是以尽可能省俭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做到要言不烦,言简意赅,“文约而事丰”。冗长就是以偏长的篇幅表达偏少的内容。用刘知己的话来说,就是“虚益散辞,广加闲说”。 (二)论文文风形式的话要素 1.文风的时代特征。 论文的文风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风气在论文上的反映。它总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产物,是受政治情况的决定和制约的。换句话说,在文风上总是打着时代的烙印的。以“五四”的文风为例。从清末到“五四”,文章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用白话代替了文言。这次文风的变革,是巨大的空前的。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的解放。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思想自由,学术民主,精神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从另一个角度说,文风也会对政治思想、社会风习有反作用,它能够直接、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帮八股”极为流行,作用极坏,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文风对于时代的巨大影响。那一段时间“帮八股”文风的流行,产生的恶劣影响,对于政治生活、社会风气,都有极大的坏作用。 2.文风的个人风格。 文风的形成,对于个人来说,又是作者自身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以及写作的目的和态度等因素在论文上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和“以文知人”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文风离不开个人风格。 3.文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是渗透在时代风格之中,是构成文风的重要因素。写论文要运用民族形式,即语言特色、章法结构、各种表现手法等,使文风具有民族的特色,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要继承旧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外来文化的传入,民族特色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长白山天池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最。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 天池本来就以澄澈的湖水、沸腾的温泉和轰鸣的瀑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但自1962年8月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水怪互相追逐游动以来,它的名声就更大了。 小天池 小天池在长白瀑布以北3公里处,小天池共有两个。一个隐在幽静的岳桦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圆形,面积5380平方米,水深10余米,湖水碧绿。距小天池约200米处,还有一圆形池与前得大小相关无几,只是积水甚浅,仅几米深,有时干涸,露出黄色泥土。登高俯视,一个碧蓝,一个赤黄,好似一对金银杯,所以人们又称小天池为对杯湖,别具景色。 长白瀑布天池之水在北侧溢出后,经乘槎河喷豁而出,在其1250米的尽处,突然倾泻而下,形成了落差68米的瀑布,这就是著名的长白瀑布,松花江之源,我国东北最大的瀑布。瀑布口有一巨石,名曰“牛郎渡”,将河水分为两股,远眺如两条玉带,从上坠下,冲向深深谷底,落地如雷声,溅其几丈高的飞浪,水汽弥漫如雾,如云,如烟,气势磅礴,撼人胸臆,沁人心脾。隆冬世界,长白瀑布从悬崖上凌空而下飞起万千水滴,瞬间水花纵横喷射,十分壮观。诗云: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流;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问斗牛;欲识林泉真乐声,名朝结伴再来游。 温泉在黑风口滚滚黑石下面,有几十处地热,大如碗口,小有指粗,这就是分布在1000平方米地面上的温泉群。它距离震耳欲聋的长白瀑布不到二里,奔腾咆哮的白河檫边而过。它以绚丽的色彩把周围的岩石、沙砾染的金黄、碧蓝、殷红、翠绿,闪烁着五光十色,散发着蒸腾热气,格外愉悦游人的眼目。特别是冬季,周围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而这里确实热气腾腾,烟雾袅袅,实在是别有一番景致。 地下森林地下森林是火山爆发之后,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火山口经千万年沧桑变化,形成了低陷的奇特罕见的火山口森林,也称“地下森林”。谷底古松参天,巨石错落,是长白山海拔最低的景区。 大峡谷长白山大峡谷位于白山市扶松县境内,是近几年刚发现的自然奇观,堪与美国大峡谷相媲美。大峡谷长70多公里,乃火山爆发后熔岩石表面的火山灰和泥土被江水及雨水冲刷所致。北锦江从谷底流下,两岸怪石林立,奇景叠生,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美人松 美人松学名长白松,因形若美女而得名,是长白山独有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生长于长白山二道白河镇附近,是长白山特有的树种。属长绿乔木,高25-30米,直径25-40厘米。树冠椭圆形或扁卵状三角形或伞形等。树干下部树皮棕褐色,深龟裂,裂片呈不规则长方形,上部棕黄色至红黄色,薄片状剥离,微反曲。 观日峰观日峰海拔2670米,位于天池东南。西连孤隼峰。三奇峰峰顶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很多五色石,鲜艳光润,令人爱不释手,游人多以拾此石为留念。黑风口这里长年多风且多是大风。当山顶刮到五级风时,此处狂风呼啸,飞砂走石,游人们根本站不起来,只能匍匐着爬到风口。但在风口又可以饱览长白瀑布的全貌,所以游人们又难以割舍,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了。沿北坡登山去天池,在不老峰东侧尾端和观景台中间,峭壁之上有一“凹”形缺口,就是闻名长白山的黑风口。 天女浴躬池 位于天文峰东4公里的西北侧有一个“池浑而圆”,形如荷盖的“圆池”。相传这里是三仙女降浴的地方,三仙女中的三妹佛库仑浴后吞果受孕,生一男孩,相貌异常,生而能言,名叫布库里雍顺,大清皇帝就是雍顺的后代。清光绪三十四年,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曾寻览至此,为使人人得瞻,在池边立“天女浴躬处”石碑一座,故得名“天女浴躬池”。 天女浴躬池是一个小火山湖。水清浅,多水草,中央冬无冰,夏无萍,无水流注入,也无溢口,池中泉涌如柱。池四周多松,参天蔽日,池畔芳草萋萋,更有雨燕穿天,鱼翔浅底,白鹤相戏,不失为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