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wenyan66
素材: 人类建造建筑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居住。人类最初的房屋是用树木搭建而成的,仅仅是为了能够遮风避雨。这只能说是建筑的雏形。随着人类的进化,建筑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奇迹。 祭坛的发现 原始人对于上和下的理解,可能与太阳的起落有关。人们最初把太阳想象成一只可以在空中飞翔的鸟,如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就把太阳想象成三足鸟。后来,原始人想象太阳鸟常常栖息在树梢上。中国神话中的神树——东方的扶桑与西方的若木,就是太阳鸟的栖息地。古埃及建造了高耸的方尖碑,供太阳临时驻足用。接着,人们又把太阳拟人化,想象太阳是乘着马车或坐着小舟跨越天空、穿过地下的。埃及古老建筑金字塔的葬仪就是对太阳由上界至下界巡游过程的模仿。中国神话中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出原始人对太阳的敬畏和崇拜。最后,出现了为举行献祭仪式而建造的祭坛。祭坛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造物之一。 献祭活动反映了最早时期的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在献祭过程中,祭品与诸自然神(自然万物)之间逐渐形成了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次次的献祭仪式成了原始人类最重要的营造活动的起源。 “天启”建筑观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最早的建筑行为是为了遮风避雨。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巨大差异常常使人感到困惑。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及其空间形态究竟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在原始人心中,一根树枝、一块石头、搭造起的房屋本身都存在着一种东西,他们称之为“灵”。原始人认为,如果没有得到巫师的允诺,那么任何盲目的嬗越就可能使自己遭受某种超自然力的报复。广泛存在的史前巨石建筑,多是一些尺度巨大的建筑遗存,如果不是受观念中所崇信的某种超自然力的驱使,这样庞大的建筑行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时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在原始人的观念中,房屋本身的存在可能与一定的神秘力量相关,如西亚的史前遗址、爱琴文化的聚落遗址,以及中国西南部的一些原始村寨,房间中央往往设置一个火塘。古代爱琴文化聚落遗址大房子中的火塘,是一个由卫士昼夜守护的圣物,其中隐含了大地中心的涵义。因而,这火塘具有了某种神圣的意义。同时,这也赋予了建筑物本身某种神秘的内涵。 因此,最早的房屋很可能是供神灵居住的,用于举行祭祀或巫术礼仪活动。而人类在没有能力建造较大的建筑空间时,往往会利用山岩间发现的洞穴。人们在洞穴中支起火塘,并在洞穴深处的石壁上绘画。在法国、西班牙、环地中海的北非、西亚、南非地区,都曾发现绘有动物岩画的史前洞穴。因此,在原始人看来,建筑可能是某种“天启”的产物。 古埃及的建筑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建造了许多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是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公社成员受奴隶主奴役,地位同奴隶相差无几。因此,埃及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祭司阶层。皇帝的宫殿、陵墓、庞大的金字塔、庙宇成了主要的建筑物,它们追求的是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 古埃及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用庞大的规模、简洁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和神秘。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建筑采用梁柱结构,建于公元前2000年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就是典型实例。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由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规模最大的建筑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方位准确、几何形状精确。由于起重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出现了库夫金字塔大墓室门口的50多吨重的大石块、神庙大门前的20米~30米高的修长方尖碑、神庙主殿里的几十吨重的石梁。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轨迹 在原始社会中,建筑的发展进程极其缓慢。我们的祖先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掌握了建造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的需要。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住所是天然岩洞。用大自然赐予的洞穴作住所,这在当时是一种较普遍的方式。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曾记载有巢居的传说,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蛇的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在近年的考古活动中,一些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被发现,如浙江余杭县瑶山和汇观山土筑祭坛、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辽西建平县境内的神庙等,这些发现使人们对5000年前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先民为了表示对神的敬重,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建筑不仅有物质功能,还有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农耕社会,人们走出洞穴和丛林。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仰韶、半坡、姜寨、河姆渡等地均有居住遗址。北方仰韶文化遗址大多为半地穴式,但后期的建筑已是地面建筑,出现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在南方潮湿地区,巢居已演变为初期的干阑式建筑,如长江下游河姆渡的干阑建筑构件,甚至有较为精细的卯、启口等;龙山文化的住房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在建筑技术方面,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使地面保持清洁和明亮。在山西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西方原始建筑的痕迹 世界范围内早期的雕像是奥地利的《维林多夫母神》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雕刻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形象记录。欧洲岩画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万年,主要集中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兰克和坎塔布利亚地区。这些洞窟里的崖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魄,成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西方原始部落的生活痕迹。古西亚建筑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孕育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建筑。在建筑艺术史上,他们为自己的神建造了雄伟的神庙,如乌尔的观星台、萨尔贡王宫、波斯波利斯王宫、空中花园等。 现存的建筑物遗址,如神庙、剧场、竞技场等,都深深反映了古希腊人的艺术品位。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等建筑形式,使古希腊建筑呈现出独特而不朽的风姿。建筑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筑物生机勃勃,充满了艺术感。所以,要研究古希腊的艺术史,就要从研究古希腊建筑开始,因为古希腊建筑中,不仅包含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还包含了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雕刻艺术。古希腊建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不朽的艺术佳品。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从事建筑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居住。人类经历了由穴居野处到构木为巢到建造房屋的过程。最初的所谓房屋是用树木搭成的,仅仅是为了遮雨蔽风、防寒祛暑。这个时期只能说是建筑的雏形,还不能说具有了审美意义。恩格斯认为,“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这观点已经被大量的典籍资料和考古发现所证实。我国西安半坡村遗址就说明母系氏族后期,氏族聚居的房屋已初具规模,布局也已经注意了合理,还有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仓库、公共墓地等。在欧洲的新石器时代,西亚的哈松纳文化层就有了用日晒砖筑成的方形住室,中间有炉子和谷仓。到公元前4000 年的乌贝德文化期,就有了堡垒式的套间住宅。遗址没有屋顶,可能是由木架上铺盖树枝草稭之类做成。新石器时代中期,克里特岛上已经有石材建造的房屋,丹麦和瑞士也发现了属于此时的木构造湖上村落遗址,意大利波河流域也有类似发现。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塞浦路斯岛上的原始村落是由道路相通的圆形堡垒组成的,屋顶多半是木结构的,其内部情况与我国半坡遗址中的住宅相仿。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在进入了奴隶社会之后才开始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建筑已经远远超越了实用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才华,展现出时代的、民族的风貌,成为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瑰宝。比如,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作吉萨的三座金字塔,约兴建于公元前27 世纪,均为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单纯。中间的一座胡夫金字塔最大,高4 米,底边各长35 米,用230 余万块2 吨到3 吨的巨石叠成。据记载,这座金字塔是从当时只有的二三百万居民中每三个月强征10 万人轮番工作了30 年之久才建成的。吉萨金字塔群位于沙漠边缘30 米高的台地上,近旁有高20 米、长60 米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广阔无垠的金黄色的沙漠前,这些作为埃及法老(国王)陵墓的灰白色的金字塔,以其高大、沉重、稳定、简洁的形象,象征法老的威严,显示了恢宏的气势。又如,古希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公元前5 世纪雅典人为纪念其对波斯战争的胜利而重建的雅典卫城。卫城建造在陡峭的山冈上。建筑物群由前部的山门和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组成,中心是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帕提农的铜像,分布在冈顶东西长280 米、南北最宽处为130 米的天然平台上。主神庙帕提农庙位于卫城最高处,是象征男性魁梧与雄壮的陶立克柱式的典范,造型粗犷浑厚,挺拔有力。整个建筑用白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的装饰也是金的,山花、陇间板、圣堂墙垣的外檐壁上都是精美的雕刻。民档、柱头和整个檐部,包括雕刻,都是以红蓝为主,夹杂着金箔的浓重色彩,显示了凝重肃穆而又欢乐生动的格调。与之遥相对应的伊瑞克先(传说为雅典人始祖)神庙,是象征女性温文、典雅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纤巧秀丽,活泼精致,色彩淡雅,形式多变,与帕提农神庙相映成趣。雅典卫城建筑群高低错落,布局自由,形象完整丰富,反映了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度下自由民的理想和感情。而古罗马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图拉真广场,参照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轴线对称,并作多层纵深布局。入门是三跨的凯旋门广场中央矗立着图拉真皇帝的镀金的骑马铜像,里端横置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法庭)。其后是个小院子,中央立着高达35 米的图拉真记功柱,左右是图书馆。穿过小院,是围廊式的大院子,中央为台基很高、正面有着8 根大柱、豪华非凡的图拉真庙宇。这个广场在近300 米的深度里,共有三个建筑物,利用一系列的室内外交替、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酝酿着高潮的到来,高潮之处是图拉真庙宇。古罗马广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帝王威势的炫耀和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发展到现代,已与手工业方式决裂,而与大生产相联系,受现代意识形态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已经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显示出崭新的风貌。它重视功能要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主张空间和体形灵活自由地组合简化建筑装饰,注意抽象形式的应用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不再是宫殿、神庙、陵墓之类,而是企业、学校、旅馆、办公楼、文化中心等等。
找到两篇中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我的邮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