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考古论文写作方法及技巧题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0

wh文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考古论文写作方法及技巧题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xt1229

已采纳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考古论文写作方法及技巧题

289 评论(9)

林荫酣梦

首先我觉得不妨说出是国外哪位考古学家说此番话。其次考古报告因其学术性而显得严谨,并有着独特的术语体系,因此也有别于大众读物。我没有读过国外的考古报告,并且很有兴趣看看国外的考古报告是如何不无聊的
97 评论(14)

超凡小鱼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书写论文最忌讳的莫过于无计划、无规划和重复做无用功边想边写,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的写作思路只适合写随笔,绝对不适合写论文整个论文的书写时间分配,个人建议为图片:码字:查重修改=4:5:
136 评论(8)

萧萧的人

回答 您好,通常论文都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部分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标题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用词恰当,力求简短,能反映出论文的内容。 摘要要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新见解,语言精炼。提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要便于检索。中文摘要200字左右。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正文不要车轱辘话来回说,一句话表达准确即可,尤其不要多次出现主观感受性话语,类似于感受性的需要不可以作为论文的论据。绪论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本论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结论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重新审视文献/更新文献。决定你的受众: 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研究论文,回顾类论文,教程。 2)想要投稿什么类的期刊。 3)读者是谁:本科生,专业研究者,还有总是要面对的审稿人。 更多8条 
103 评论(10)

yuewen12

另辟蹊径,发掘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另外。。。国外的考古学家貌似也考不出比我们深远许多的东西吧
343 评论(15)

博我以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类学全面训练、掌握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B.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民族考古学、古代汉语、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b能够从事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 c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 d掌握社会调查、统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e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人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f具有从事考古学及人类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C.培养对象:培养本科层次大学生,修读四年。 D.师资情况:考古学专业共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E.主干学科:历史学、人类学。 F.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中国民族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统计学、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民族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田野考古学概论等。 G: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考古发掘和调查实习安排3~5个月。 H:主要专业实践:除了民族学田野工作方法训练外,还有体质人类学的实验性课程教学、野外摄影及摄影暗房技术训练等。此外还有计划设置语言实验课程。 [top] -------------------------------------------------------------------------------- 民族学专业 A.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掌握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人类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B.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并熟悉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掌握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 b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c掌握基本的人类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d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e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f了解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g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C.培养对象:培养本科层次大学生,修读四年。 D.师资情况: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 E.主干学科:历史学、人类学。 F.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世界民族志、考古学导论、都市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与统计、中国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经济人类学、族群与文化、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语音学、社会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G.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5周左右。 H.主要专业实践:除了民族学田野工作方法训练外,还有体质人类学的实验性课程教学、野外摄影及摄影暗房技术训练等。此外还有计划设置语言实验课程。
20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