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y7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高校教育的提供仅仅是个人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一、面试经验少,使得已经竞争十分激烈的求职之路愈加艰难。因此,除了日常学习之外,大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学习和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注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多种尝试。 一、大学期间抓紧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你求职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是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很多同学都是到找工作困难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没有掌握好相关的技能。因此大家应在大一进校时就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其实,综合素质就是你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这些素质会综合体现在你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就会使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大家除了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功底之外,还有三大实践环节也同样的重要。第一就是做人的实践环节。这点其实很重要。当你成为一名职业人的时候,你就不能像在大学那样娇气或者有自己的小脾气,你需要学会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因为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会充满温馨,所有的团队成员才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发展事业,从而达到事业的顶峰。第二就是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包括你在进入企业前的简单工作,实践,甚至包括你的毕业设计都可以算成是实践的环节,也都是你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的好机会。第三就是各个社会实践环节。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你假期的打工,这都将是你找工作的“财富”,因为企业需要那些有实践经验并吃苦耐劳的员工。通过这些实践,你能够或多或少的知道作为一名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你也具备了一定的吃苦的心理准备,这是一般大学生都欠缺的,你有了,那么你将会有比其他同学更强的竞争力。 二、就业的期望值要适度 随着我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找工作难的同学,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并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低,而是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实在太高了。 有专家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成就动机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就感,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够做的比别人好,能够出彩,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也因为此而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不多,虽然有较高的人生抱负,可是却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不了解事情的流程、不了解人情是非……所以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更希望能够纯粹一点,因为他们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的太久。 2、择业心理期望值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从象牙塔里出来,自己就是社会的栋梁了。这种观点是从小学老师就开始灌输的,这也成为了中学生努力拼搏考大学的动力。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因考上大学而减少,反而经过了四年的培养,自己更加认为自己是社会的有用人才了。于是,自己给自己定的就业期望值就特别高,希望自己一下就能够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平台去实现自己才华。但是因为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所以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上之后,你才会发现自己突然变的那么不自信。自己是那么的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职业瓶颈期,一般都要持续2-3个月左右才会从本上消除。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彻底离开了吃“大锅饭”的时代,需要自己去寻找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平台。这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给了大学生更广阔的天空。在这样的自由天空下,大学生择业将相当的重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家一般都非常向往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单位去。可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自己遇到的问题越多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压力就越大。于是自己就开始退缩,无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就出现了那些投机的人,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某件事情或者某个平台一蹴而就,迅速的成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往往会摔的很惨。 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我想最根本的就是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够既保证自己的信心,也能够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位置。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三、不要奢谈专业对口 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希望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做工作也才能够得心应手。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的发现,社会上的岗位安排好象大多都不是对口的人在做,是社会有问题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也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在用人开放的今天,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只能找对口的人来做,现在的职位也越来越要求一个人不仅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还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哪个领域都能够介入,也都能够做的很好。 在西方的发达国家,早已经把博士教育化为了专业性人才教育。所以说,像本科阶段的教育都已经属于了基本教育,于是,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具备才行。于是,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只能限制住自己的求职成功率。 四、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抵抗挫折的能力越高,这个人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机会越大。一般来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一个让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的,或者说也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是你一上来就认可你的,这确实是需要一个沟通和了解的过程。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很多次都有给PK掉的危险,但是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我相信你就能够等到最后的阳光。 在我们大学生找工作的事例当中有太多关于坚持的例子,这些例子我在这里就不再罗嗦,但是大家却应该从这些例子里去寻找一下是不是也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好好的准备好自己的心理,去迎接新挑战。 五、职前培训——可迅速提高两成就业竞争力 如果你已站在大学毕业的十字路口,对自己的未来仍然感到十分迷茫的话,选择职前培训可为你指点迷津,迅速提高你的竞争力。北京纽哈斯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CEO曾舒煜认为,国外大学的就业指导从大一就开始的了,而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引导。按照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的就业中心的经费原则上按不低于毕业生人数所交全部学费的1%预算划拨。然而高校就业中心更多的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理,而在提高就业技能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很多学生的基本功很扎实,但就是过不了面试的“临门一脚”,因此大学生在平时应加强求职技巧方面的知识积累。目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一些职前培训机构都提供诸如面试技巧、职位描述、行业知识等培训,与置办求职服装相比,花钱买职业咨询则更有成效。 六、职业资格培训——就业的第二块敲门砖 作为完善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职业资格证书已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职业资格鉴定在大学生中的普遍认同,表明大学生对就业有了更加务实、理性的认识,而客观上要求教育者对此要有正确、健康的引导。大学毕业生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获得政府或相关机构推出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比如营销员资格证、会计证等。由于这个现在比较多见,具体的内容和方式政府和相关机构都有明确的规定。 职业资格证书已经被视为大学书之后的第二块“敲门砖”,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报名参加,但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培训辅导都参加,什么证书都要拿。因为各种考试的报名费、辅导费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况且,在人才市场上,证书再多,专业不过关,一样不受欢迎。 综合素质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职前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对一个大学生职场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描述的作用。 
三、习惯修炼通过心态、思维方式、行为的修炼培养出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提升职业情商和实现职业突破发展的唯一途径。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成功者的习惯。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个人形成的习惯就是他的舒适区,要改变不好的习惯就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要有意识为自己找点别扭,要敢于为自己主动施加点压力,努力突破自己以往的心理舒适区,培养出积极的职业化习惯。培养积极的职业习惯,必须突破以下心理舒适区:1、突破情绪舒适区:当你失去了一次本该属于自己的长薪机会时,你就愤愤不平坐立不安,就想找上级评评理或者“讨个说法”;当下级办了一件错事的时候,你就忍不住斥责一顿;当上级批评你时,你就很难保持一副笑脸面对,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对外部刺激的本能反应,但是如果对消极的情绪不加以控制,往往发泄情绪的结局对自己并没有好处。职场中应该绝对避免的几种消极情绪是:抱怨和牢骚、不满和愤怒、怨恨或仇恨、嫉妒、恐惧失败、居功傲视等,这些都是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致命伤害。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强化一个意识:在工作场合我的情绪不完全属于我,我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2、突破沟通舒适区: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决定了他与人沟通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说话快言快语,有的人却该表态的时候也沉默寡言,有的人说话爱抢风头,经常不自觉打断别人的谈话,有的人习惯被动等待上级的工作指示,有的人喜欢遇到问题主动请示和沟通,每个人都习惯以自己的方式与别人沟通。要实现同理心沟通,就必须有意识改变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学会积极倾听对方。良好的工作沟通不一定是说服对方,而是真正理解了对方的想法。即使是争辩,也必须是对事不对人的良性争论,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和恶语相向,这是职场人际沟通中最应该避免的现象。3、突破交往舒适区:人们都习惯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人交往,所以无论在哪个单位组织,都存在非正式的组织和团体,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人在职场,必须要和所有组织内的人以及外部的客户打交道,就要学会适应不同性格的人。突破交往舒适区,就是要有意识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比如要主动找与自己不同性格的人聊聊天。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职场中大部分的人都难以做到。一旦你去尝试和另一种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看来是一件小小的突破,却对提升你的职场情商有帮助。
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1、自我反省。学生除了要客观地分析就业环境外,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兴趣,制定就业方向,就业目标,做到扬长避短。2、进行适当的社会比较。通过与自己条件、地位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以铜为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其次,通过自己的行为结果来认识自己;要通过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通过对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结果的分析来评价和认识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二、突出自我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单指某项技能,其实还是大家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心理素质。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事情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然后学着去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外时间有些社会实践也会为我们加分的,在同等情况下相比没有社会实践的同学就有了竞争力,会让用人单位看到你的全面发展,不仅着眼于学习,在课外时间也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能力。三、调整好就业心态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一,树立科学的职校职业理想、合理的就业目标和多次就业、逐步到位的职业发展意识,降低职业期望值,珍惜就业机会,大胆竞争。第二,单位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要适合你的,多考虑个人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第三,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克服自卑心理、自凹心理、浮躁心理、依赖心理、恐慌心理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一个让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的,或者说也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是你一上来就认可你的,这确实是需要一个沟通和了解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 就能够获得成功。
在这个时代,不要以大学生的身份自以为是的混,谦虚的容入社会,学会怎样和别人沟通,怎样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多动手,多实践自己,因为学历不代表能力,只有你具备了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才能突出你大学生的优势,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