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琼君
不知道 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党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科技工作必须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规范有效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 
1949年,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当时生产关系的解放,带动了生产力的解放,而尽快提高生产力还需依靠科学技术因此,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恢复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而当时我们的生产力如何呢?“一辆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7〕因此, 建设国家迫切需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发展科学技术这一思想在当时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为此,中国共产党的“八大”郑重确立国内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中心工作是要发展生产力为了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毛泽东在“八大”的一次预备会议上强调了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搞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我们还没有经验,”“世界上新的工业技术、农业技术我们还没有学会,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六年的经验,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还要做很大的努力,主要靠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来学会更多的东西”〔8〕 因此从1956年开始,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和实施了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156个重点项目也投入了建设这表明, 毛泽东当时已经认识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就需更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科学事业然而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这一正确方针却没有被切实贯彻执行,阶级斗争仍被看作是当时的中心工作这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毛泽东沿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始终把巩固政权看成是国家的首要任务,把阶级斗争看成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因此,毛泽东偏向了重视思想战线的政治斗争,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更多地被看成是巩固国家政权的工具,这不能不说传统政治文化对他的影响至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9〕 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再论述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时候,毛泽东却更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指导作用,而没有把科学技术放在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