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e25
推广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疫苗免疫接种的可行性调查【关键词】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免疫接种;可行性调查 中国计划免疫2000年10月第6卷第5期对苏州市两上街道2545名1~5周岁儿童接种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b)疫苗的情况和未接种原因作了调查。在2545中人接种了1398人,接种率93%。年龄越小,接种率越高(X2=175,P<01=。干部、外来人员、个体户、工人、经济收入较低家庭及家长低学历家庭的儿童接种率较高(P<01=)。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分别为07%和50%,表明该疫苗是安全的。人们对Hib危害的认识、医务人员的宣传及疫苗的价格是影响Hib疫苗推广的重要因素。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b)是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Hib感染所致疾病的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5%,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40%。因此,WHO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中去,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对Hib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地位认识不足。根据国内有关专家研究,Hib不仅是我国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首要病因,而且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住院患儿中有30%可找到Hib感染的证据[1]。另外,已有学者对Hib疫苗在国内儿童中接种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作了观察,证明该疫苗是安全的,有很好的免疫原性[2]。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就将Hib疫苗(PRP-蛋白结合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计划,有效地控制了Hib感染性疾病。为了探讨Hib疫苗在我国进行推广的可行性,1999年6月,我们用Hib疫苗进行试点接种时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 疫苗 接种疫苗的Hib多糖-破伤风类霉素结合疫苗(ACT-Hib),法国巴斯德-梅里厄-康纳公司提供,批号为N5452-1,有效期2000年4月,价格147元/支。2 接种对象及途径 随机选择城内外各1个街道(双塔、吴门桥)的2545名1~5周岁儿童为应种对象,实际接种1398人,1~2周岁儿童臀部肌内注射1针,3~5周岁儿童上臀三角肌内注射1针。3 调查方法 (1)对应种对象由所在街道卫生所医生发通知单,进行接种宣传,约定日期接种,计算接种率。(2)对1398名接种者,询问了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填入统一的表格分析构成情况。对1147名未接种者,了解了未接种原因;对双塔街道未接种者的家庭职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吴门桥街道未接种者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接种率的影响。(3)对接种Hib疫苗进行临床反应观察,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 接种率2545名应种者中,1398人接种了Hib疫苗,接种率93%。接种率最高为2岁,最低为4~5岁,儿童年龄越大接种率相对越低,显示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接种者家长职业构成见表2,说明Hib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是工人、干部、个体户家庭的儿童。对双塔街道未接种者进行调查,发现干部、外来人员、个体户及工人家庭儿童接种率较高(表3)。说明儿童家长职业对Hib疫苗接种率有极显著影响3 儿童家庭经济状况以家庭月平均收入为依据分为:好(>2 000元)、中(2 000~1 500元)、差(<1 500元=3种情况。接种者家庭经济状况构成为:好占16%,中占99%,差占85%,接种对象主要集中于中、低经济收入家庭。另对吴门桥街道未接种者和了调查,发现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接种率最高为17%,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和中等收入家庭接种率较低(14%和35%),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4 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以父母一方最高学历统计,分初中及以下、高中(包括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4类。接种者中,父母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的构成分别为40%、71%、88%和01%,说明高中、初中家庭儿童构成比高。仍对吴门桥街道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儿童接种率最高,为32%;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的儿童接种率最低,分别为13%和84%;显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接种率越低的现象5 接种反应1398名接种者中,有15人免疫后6小时体温或高,8人体温>5℃,其中2人体温最高达7℃(其中1人偶合扁桃腺炎),48~72小时全部恢复正常,全身反应发生率为07%;21人有局部反应,48小时后恢复正常,反应率为50%。讨论本次接种所使用的Hib结合疫苗全身和局部反应均少,可以认为该疫苗是安全的。从接种率分布来看,宜以年龄组儿童为接种对象。调查中发现,医务人员、教师、高学历家庭儿童的接种率反而比其它职业、低学历家庭儿童的接种率低,不愿接种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无必要。说明人们对Hib危害的严重不足,是导致Hib疫苗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从经济状况来看,中、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接种率反而低于低收入家庭,这可能与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基疗得不到保障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在1147名未接种Hib疫苗的家庭调查中,因价高未接种者多达692人,占33%,可以认为价格是直接造成中、低收入家庭不接种的主要原因。因此,价格因素是影响Hib疫苗推广应用的重要的客观原因。从1398名接种儿童统计分析,953人经过医务人员宣传后才接受Hib疫苗的接种,占全部接种者的17%,接到接种通知后主动要求接种者仅为445人,占83%。可以看出,宣传工作是Hib疫苗推广使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认为,Hib疫苗是安全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Hib危害的认识,降低Hib疫苗的价格,是Hib疫苗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参考文献:[1] 杨永弘,我国儿童免疫预防概况及前景[J] 江苏预防医学,1999,1(2):14-15。[2] 曹玉华,李连敬,李凤祥,等,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考察[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8,11(1):13-24。 
论文分类 1 按科技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作用一般可分为: 1 学术类: 11 科技论文 (也称科学论文或学术论文) 12 学位论文 (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13 科技报告 (可行性、开题、进展、实验、考察 ) 14 专题研究、研究简报和快报 15 综述与评论 2 按科技论文发挥作用可分为: 1 理论型论文 2 技术型论文 3 学位论文 3 按研究的方式和论述的内容可分为: 1 实(试)验研究报告 2 理论推导 3 理论分析 4 设计计算 5 专题论述 6 综合论述 2、云医学写作要求和特点 1 学术论文 11中国国标GB7713─87所指的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12 学术论文不同于实验报告、阶段报告和工作总结,而应对实验工作素材有整理和提高,要形成论点。实验报告和工作总结多属于如实地汇报实验工作经过,可以没有创新成果和见解,可以模仿和重复前人必要的结果,可以不作判断和推理,不形成论点。学术论文的内容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2科技报告 21国际标准ISO 5966─1982给出的科技报告的定义是: 科技报告是记述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或结果的文件,或是陈述科学技术问题现状的文件。科技报告按类型可分为报告(report)、札记(note)、论文(paper)、备忘录(memo)和通报(bulletin)等5种。从内容可分为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进展报告、考察报告、实验报告等。 22 同学术论文比较而言,科技报告是实验、考察、调查结果的如实记录,侧重于报告科技工作的过程、方法和说明有关情况。不论结果如何,是经验或教训都可以写入报告。而学术论文则要求有见解或理论升华。科技报告有时是向有关部门报告科研工作进展的一种文件。科技报告作为内部的科研记录,内容具体,一般不公开发表,保密性强于学术论文。 23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报告。实验报告有两种:一种是理工科大学生为验证某定理或其结论所进行实验而撰写的实验报告。其实验步骤和方法是事先拟定的,是重复前人的实验。另一种是创新型实验报告。它是研究者自己设计,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新的实验,要求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24 与学术论文比较而言,实验报告的侧重点是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不要求在理论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实验报告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要求说明准确,言之有序。但不是全部科研工作及其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都要写出或可以写出学术论文。 3学位论文 31国家标准GB 7713─87对学位论文的定义是:“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三种。 32 学位论文不同于一般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为说明作者的知识程度和研究能力,一般都较详细的介绍自己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和过程等。而一般学术论文则大多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把论题的背景等以注解或参考文献的方式列出。学位论文中一些具体的计算或实验等过程都较详细,而学术论文只需给出计算或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学位论文比较强调文章的系统性,而学术论文是为公布研究成果,强调文章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 4学士学位论文 41学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应能体现作者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士论文的篇幅一般为6~2万字。学士学位论文是对选定的论题所涉及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取舍、提高,进而形成自己的论点,做到中心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学位论文写作时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至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但应具有自己的结论或见解。学士学位论文格式一般按学术论文格式写作。学士论文的选题可从如下方面考虑: 411 可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内容为题(对一些定理、命题给出新的证明、解释;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新的规律和结果。这类选题难度较大)。 412 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提高的角度选题(对已发表的论文或教课书上的一些结论、结果做一些订正、改进、推广、深化和提高等工作)。 413 采用“移植”方法选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思想、方法、实验技术去解决另一学科的有关问题)。 42 进行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作为论文的选题。 43 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 44 对有关学科、领域或研究专题等进行综述、评述作为论文选题。 5硕士学位论文 5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明确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具有自己的新见解,有一定的工作量。可见硕士学位论文只要求在某方面有改进、革新,即有新见解。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受限制。但下列内容的论文,不能算有新见解,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11 只解决实际问题而没有理论分析; 512 仅用计算机计算,而没有实践证明和没有理论意义; 513 对于实验工作量比较大,但只探索了实验全过程,做了一个实验总结而未得出肯定的结论; 514 重复前人的实验或自己设计工作量不大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只做过少量几个实验,又没有重复性和再现性,就匆忙提出一些见解和推论的; 515 资料综述性文章。 6博士学位论文 61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和创造性。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本独立的著作,自成体系。有本课题研究历史与现状、预备知识、实验设计与装备、理论分析与计算、经济效益与实例、遗留问题与前景、参考文献与附录等,形成一个体系。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从以下几条来衡量: 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建立新理论。 设计实验技术上的新创造、新突破。 提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新工艺、新方法,在生产中获得重大经济效益。 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理论,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工程关键问题。 博士学位论文的结构是书的章节形式,每章节的写作均可按一般学术论文的格式写作。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一般不要超过6000字。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博士学位论文应将自己的原始资料(不管是否发表),都收编进去,博士学位论文是对多年研究和所著论文的总结和评论。 62 专题研究论文 专题研究是指对某专项课题的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是对其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作的理论分析和总结。专题研究论文与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有所不同。科技报告侧重过程记录;学术论文主要体现创造性成果和理论性、学术性。可以通俗地说,专题研究论文介于二者之间。 63 简报 由于版面字数等的限制,有些专题研究论文常以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和研究通讯)的形式发表。研究简报主要展现作者的观点和独到的研究方法。其篇幅以2500-3000字为限。可以写研究简报的情况有:重要科研项目的阶段总结或小结(有新发现); 某些方面有突破的成果; 重要技术革新成果,包括技术或工艺上取得突破,经济效益好。快报类科技期刊只收研究简报类文章。 64 综述和评论 综述是以当代某领域科学技术成果为对象,通过对广泛的国内外资料的鉴别、整理、重新汇编组合,并反映自己见解观点的文章。其目的是使读者在短期内了解某问题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最新成果以及发展方向等。评论是在综述基础上进行分析、推断、评论、预测未来和提出建议的文章。一般来说综述和评论合为一体写作,只“综”不“评”的文章多不受欢迎。综述和评论可以节约科技工作者查阅专业文献时间,了解动态,提供文献线索,从而帮助选择科研方向,寻找科研课题等。 65 设计计算 它一般指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机构、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包括整机、部件或零件)或物质(材料、原料等)的设计或调制或配制等。这类论文相对要“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要合理;编制的程序能正常运行;计算结果要合理、准确;设计的产品或调、配制的物质要经试验证实或生产、使用考核。 66 理论分析 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样品等进行理论分析,对已有的理论分析加以完善、补充或修改。其论证分析要严谨,数学运算要正确,资料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并且需要经过实(试)验验证。 67 理论推导 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提出的新的假说通过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从而得到新的理论,包括定义、定律和法则。其写作要求是:数学推导要科学、准确,逻辑推理要严密,准确使用定义和概念,结论要力求无懈可击。 7 按医学期刊常用格式分类 一般医学刊物中刊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述评、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诊断技术等),病(例)现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学术交流、综述、专题笔谈、经验介绍、讲座、简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