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0

tclemens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奉献的议论文800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andzhou

已采纳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感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家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教师,就应为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为工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为军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坚守边疆、保家卫国;作为科学家,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发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为学生,就应该努力学习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无私奉献的人。第二篇:谈谈无私奉献  2013年4月22日下午,一位名叫汪策的女志愿者在向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时,在芦山县境内被坠石砸中,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汪策生前是贵州某药业公司在川攀西片区经理。地震发生后,她主动请缨运送药品支援灾区,遭遇不测。4月28日原本是她33岁的生日,如今,生命的年轮停止转动,永远定格在32岁。(新京报)  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为了灾区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今天我们讲奉献,并不是讲付出劳动不要报酬,而是讲一种精神,一种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意味着对自身利益一种自觉的舍弃。所谓奉献应具备视别人的痛为自己的痛,视国家的难为自己的难,视世界的苦为自己的苦的大爱精神,同时还应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要具备高尚的奉献精神,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从“尽职”到“奉献”还有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但也一道人们走向无私奉献的“起点”。伟大出于平凡,尽职尽责看似简单,要做好却很难。二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要坚持义利统一,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三要正确处理奉献与获得的关系。我们要坚持获得来自奉献,奉献是获得的前提。正如徐虎所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四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无论我们所做的事是大是小,只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人民,就是一种奉献。奉献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都能够尽职尽责,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在积极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一点点,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

关于奉献的议论文800

324 评论(13)

不离不弃4

让奉献之树常青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301 评论(9)

qiaobo313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  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  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
30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