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4

SC132310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欧米伽Ω

已采纳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当然我所说的激烈也就是分数,成绩的竞争只要相差一分,就会落后好几名,所以身为竞争者我们学生当然是忧心忡忡,并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激烈的竞争使我们压力增加,更加紧张这样的情况也使某些学生压力过大而做出傻事,在后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做出自杀行为,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教育局也开始担心 终于在学生家长反应下,教育局做出减负这个措施这一政策推出后,许多学校也做出了改革,例如不许排名,考试卷不能太难,作业布置少一点当然向某些爱荣誉的学校他们不听劝,一样进行排名,作业繁多,使学生没有自由的空间,甚至有些学校还偷偷进行着期中考试,教育局规定是不能期中考试的,所谓减负就是这样吗? 减负,就是减轻压力,学校应该减轻作业数量,阻止老师排名,使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特长的空间,面对考试没有压力,但又能重视考试,师生之间能互相沟通,成为朋友上学时间应该减短,让学生有个充足的睡眠,这才是我们认为的减负 我认为有些学校根本无视减负,教育局来了,马上让老师把学生的口封住,并展示给他们好的一面,虚伪!虚伪!虚伪!难道这两个词还要我们学生来教学校吗?春游日还要上课,六一节也要上课,这就是学校的减负吗? 家长们每天等我们做完作业才睡觉,他们上班那么累,应该早点休息,但我们的作业实在太多了,家长们只能陪我们到深夜,有的动作慢的还要到12点以后,学校就不能体会吗? 反正我们都是听学校安排,不能改变,学校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奉命行事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论文

311 评论(11)

Vetomoko

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学生的负担有二:一是课业负担;二是精神负担。为什么会有如此沉重的负担,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来自家长;二来自学校。众所周知,面对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学校对学生施加了更多的压力。不打好基础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们就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节假日,双休日送子女上辅导班,做习题,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孩子们哪还有玩的时间啊!在家长们的教育下,现在的孩子思想过早地成熟,想着进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哪还有以前我们儿时的那份纯真,快乐。但是这份压力的真正来源还是社会,现今社会用人制度过分追求高学历,使家长对子女的今后就业问题产生了担忧,如果进不了名牌大学,面临的就业问题就会更大,因此,他们不得不在现在让子女们承受这“不能承受之重”。而学校里师生的负担来自统考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 “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没有减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首先,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家长们并不领情,反而有不少家长增加了担忧。他们担心现在进行的快乐教育,到时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绩的结果。面临的情况是小学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别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学就没戏,这是一环扣一环,哪环松了也不行。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就是学校放松了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暗地里加码,那反而是一种更可怕的竞争、更可怕的压力。这几个学期,我校为了给学生减负,没有征订“每课一练”等作业本,但是家长们自发去书店购买。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在“偷懒”,在家长会上提出要增加作业量。“减负”后大多数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但有了这么充裕的时间,有的学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于玩电脑,看电视,于是家长们又对“减负”产生了担心。 要做到真正的“减负”,正如江校长说的,师生过重的精神负担要减,机械性的、惩罚性的、累死人的作业不要布置,而必要的课业负担不能减。目前有些学校的“减负”出现令人忧虑的倾向:借口“减负”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借口“减负”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借口“减负”随意减少教学时间。甚至,“减负”成为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真正能为学生“减负”的方法只有一条,就是学校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改革,总结出在课内、课外有效可行的教学经验,严格控制作业量,精心安排,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欢迎的作业。作业就内容来说,既要突出新知识的重点,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既要考虑巩固“双基”,又要注意发展智能,既要面向大多数,又要照顾两头。形式上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如有口头的、观察性的、思考性的、实践操作性的作业,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还可让孩子自己设计作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并且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既有统一的必做作业,也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作业。另外,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身心过于疲惫。
224 评论(10)

Leemz2014

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学科及课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得影响学生课间活动及休息;精选习题,实施有效的作业训练,中高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积极推进学校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不得组织“月考”、“周测”;科学制订“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学生竞赛活动的管理规定,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除省教育厅公布的年度“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项目”以外的任何竞赛活动,周日实行“全面静校”。 教育部门明确,各小学校长为学校贯彻落实“六条规定”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学生课业负担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严重违规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将追究相关责任,并在各类评审、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 “六条规定”引发各方热议—— 减负,教学效果不能减 关键是要破解应试教育“怪圈” 昨天,市教育局在新学期即将开始之际,推出了全市小学减负的六条规定。规定一出,引发了社会各方热议。 减负让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在育才小学上学的张女士坦言,教育部门出台“减负令”肯定是件好事,对于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真是既无奈又心疼,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她真希望“减负令”能真正执行到位,让孩子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培养一些特长和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破解应试“怪圈”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明确表示,虽说学校减负了,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就不会放松抓孩子的学习。 “我只要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应试教育制度眼下又不会变,就只能硬起心肠‘添砖加瓦’”,在机关上班的丁先生,孩子今年上六年级,虽说离小升初还有一个学期,但为了儿子能上一所名校,他已早早地忙碌开了。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名初中报名时都要求孩子小学四、五、六年级语数等主科等级全要优,否则名都报不了,你说,能放松孩子的学习吗?竞争这么激烈,不多吃苦、不多做练习能行吗?” 教学质量不能降低 对于学校而言,减负后压力同样不小。 梅岭小学校长陈文艳表示,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减什么、怎么减,也是学校面临的课题。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质量不能降低,那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做加法,课程教学安排上要注重整合。 校内减负,助长校外辅导 采访中,不少校长也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仅仅在校园实施还不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花园小学校长陈明祥说,就怕学校减负了,但校外的课余辅导班层出不穷,而不少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又助长了此类辅导班的热度。 邗江美琪学校校长刘俭国坦言,减负需要家校共同合作,减负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成为家长和全社会的共识,千万不能陷入“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怪圈。 别再拿成绩“说话” “哪个老师想补课呢?我们也想减减压呢!”采访中,不少老师连连感慨,由于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高考是人才选拔的主要手段,考试是人才选择的主要措施,学校看重的是分数和成绩。所以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该减一减中考和高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现在减负,喊的是‘过程减负’,但高考是结果,到那时候还不是要拿成绩说话!我们作为教师是应该为学生着想,但在目前的考试制度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在学校的考核机制面前,减负能行吗?”
18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