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4

1360290421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当代青年的人生态度议论文300字怎么读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qin851

已采纳
态度决定人生。态度不同,取向和作为就不同。每个人都有人生的态度,这种态度都有自己的某些理性观念支撑。譬如吃苹果,有的人喜欢先吃好的,有人喜欢先吃差的;前者说我每次都在享受最好的东西,而后者也有理由,我虽然每次都吃的最差的,但我总有希望,苦尽甘来。不同的态度大概和我们的生命历程、对生活的领悟有关。按照蒋勋先生的说法,第一种人是孩子气十足的人儿了,眷念甜美,而这正是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表现;而第二种人才算对人生感悟较深的成熟的人,懂得苦后回甘。是呀,苦后回甘,这更接近生活的本来特质!因为,甜美都不是现成的,上帝不能满足我们,自然也没有那样的赐予,天上不能掉馅饼;要拥有幸福还要靠我们自己,得投入,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土中刨食,得耕耘。所以要想吃甜就得吃苦,不想吃苦、怕吃苦怕是要吃一辈子苦;要做自己想做的就得做许多自己不想做到事情,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概不会有这样的好差事。蛮有哲理。我们的诗词里有“当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诗句,西方也好像有这样的说法:一句话,从孩子的口中说出与从一个老人的口中说出含义是不同的。蒋先生的法国老师那句话“一个不知道吃臭的民族历史一定不够长”,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启人心智。得尝尽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才能够很好的体会人生,认识历史,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那就是这水的确已经很深了。海水再宽广也是苦涩的,然而,它的包容性更大。我们这个民族“苦”味已经吃了很多,看来有资格在“平淡”中回味生活和历史的真味。好像蒋先生还特别提到了“品”,倡导“品味”。“品”字三个“口”(哈,蒋先生是个拆字大师),说,第一口是吃饱,第二口第三口才来“品”味。是呀,生活在贫穷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停下来观风景的,哪里会去品味?看来当初落草为寇的梁山好汉显然不够品味(位),只知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举手投足间匪气十足。品茶的人讲究三道茶,所谓“头苦二甜三回味”。蒋先生也讲到舌头上的这些感受,我看,他所讲的五官感受正折射出人们对生活态度、寓意、领悟、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浓厚的味道说明生活不是很富足,淡雅似乎更高尚、更超脱、更符合传统东方审美情趣。一个人有他的态度和品格,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有些时候总得给自己的行为找寻些根据和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大概是人的共同本性。你譬如很多人都在谈“阿Q”,这个精神的确不是很体面,但心理学上把它当成一门功课或诀窍。叫“酸葡萄”心理或者叫“甜柠檬”心理,前者不用说,后者就是所谓“敝帚自珍”,自家的都是好的。最近奥运奖牌排名就是这样,美国把自己排在奖牌榜第一名,按奖牌总量,没错;中国也当然也把自己排第一名,金牌第一;欧洲也不示弱,按欧盟来排还是第一。还有国家按人均奖牌获金牌来排,总之都起到了自我安慰的作用,都没得说,有道理。理解万岁!生活是够沉重,没有必要那样计较,有时“阿一下Q”也好,但能从“阿Q精神”中拔升到新的高度那就要算契科夫了。契科夫在《生活是美好的》:“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起火了,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的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没扎在眼睛里。’要是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那带刺的棒子打我。’”他还说,如果你所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万分庆幸,因为他幸好仅仅是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你看境界不就出来了?

当代青年的人生态度议论文300字怎么读

85 评论(12)

qwewqr11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摘要: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关键词:人生观 人生方向 集体合作 生死观 未来 引言:现在多数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宝贝,一直娇生惯养,不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常常会不顾及他人想法而一意孤行,更别提是集体利益,所以我们会觉得想在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薄弱,没有合作观念。在这个他们认为的“地球为我而转”的氛围中,他们常常都认为只要做对于自己有利的事,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教条罢了。他们乐于攀比,追求名牌,高谈阔论,好高骛远,甚至是为自己得到解脱而选择轻身,至于自己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在哪里,他们应该思考的不多。而我也是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也有着大多数大学生所有的通病,所以我觉得鉴于我自己观察得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这代大学生的评价,我们很有必要停下来思考思考“我们大学生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树立我们的人生观?我们的美好未来在哪?”而由此问题我写下这篇文章。 对于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不想说的太官方,我想说的人生观很私人。正确的人生观,我的理解是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是要相信自己能过得好,自己有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对社会贡献价值。再就是为了美好未来的实现而制定近期及长远目标,同时脚踏实地的去做,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最后就是在努力学习中吸取经验成长自己,不管最终是否成就了未来都要乐观。生活是自己的,路是自己的,不管怎样都要走下去,因为这是你人生的必经之旅。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你们现在日子过得多好,我们那时候哪像你们这样不愁吃不愁穿的。你们这些小家伙不懂的感激,好这儿不满哪儿不满的。”很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所以不知道怎么会妈妈的话,只是心中愤愤不平对不满的东西依旧不满。后来长大一些,上学了,等妈妈在这么说的时候,就会回,“现在时代发展了好不好,人总不能一直往后看吧?”再后来,听爷爷奶奶讲到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时,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与辛酸,就知道感叹,“我们现在的生活真好啊,还好我没生在那个时候。”于是,知道了感激,懂得了感恩。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渐渐成熟,一点一点构建着我们的人生观。 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拿我们跟别的孩子作比较。当着我们的面说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怎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 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void function(e,t){for(var n=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veEventListener&&veEventListener("load",o,!1),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length;s++)!function(){var e=n[s];addEventListener?!plete&&addEventListener("load",o,!1):attachEvent&&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adyState&&all(e,o)})}();alog("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么乖怎么懂事,以此来激励我们学好;当着别人孩子妈妈的面就说我们在家多好多乖多懂事,以此来得到满足。后来妈妈不拿我们跟别人比了,因为我们长大了。但是我们自己要跟人比了,比吃,比穿,比用,比牌子,比价格,比品味……小时候的我们认为世上就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一个矮小可爱的一起玩的孩子就是朋友了,一个欺负人的人就是坏人了。而现在我们会分谁是穷人,谁是富人,谁是丑死了,谁是帅哥美女,谁是假惺惺,谁是真二傻……我们将人分了三六九等。一个全身名牌的人,我们会唏嘘不已,不服气且嫉妒似的说他富二代;一个穿着朴素的人,我们会认为他没品味,从而设想他的人品怎样怎样。我们会为买了以什么什么牌子的包或鞋子讨论炫耀好久,我们会为去哪家餐厅吃什么料理争论半天。都怎么了?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越长大,学得越多,我们反而变得不会辨别,不仅不纯洁甚至是利益熏心了?我们的人生观怎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扭曲了呢?之前的时候看《小王子》却怎么也理解不了,更无法想象这是一本儿童读物。后来就想,是不是有些东西在你思想还很单纯的时候容易理解,长大了复杂了就不能理解了呢?就此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方向。我们现在无论生活富足还是平淡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源于父母,我们不必为现在所拥有的而感到骄傲也不必为自己所不足的感到羞愧,真正该惭愧的是那些满足与享受父母成果的败家子和甘于平凡不前的懦弱者。我们要做的是以自己的能力去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人生。 最近总听说某某大学又有人跳楼了,某某大学有人上吊了……2010年9月1日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的新学期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2010上半年就江苏省大学生自杀人数就超过了40人。数据显示,恋爱和学习压力导致的原因分别占2%和8%。《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它是父母给的,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利轻易毁伤。我们可能会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这些只是历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们应该学会坚强而不是认输,我们更不应该拿生命看玩笑。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父母亲人负责。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很可贵,只要有生命在什么都有可能,而没了生命一切都是泡影。有人说过,“选择死亡是选择逃避,是懦夫的行为;选择生存是选择挑战,是勇者的毅力。” 我们总被人说是自私的一代,不懂得集体合作精神。如果我们不服气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团结合作来证明我们的不一样。李开复说过,“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好自己的人生观,学会感恩,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努力奋斗,学会直面困难,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团结合作。我们是独特的一代,但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的未来必将美好辉煌。
31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