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3

郭浩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曹操历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向宝儿

已采纳
从性格来分析曹操:曹操最大的性格特点我认为不是多疑,而是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事例如:曹操赤壁大战败走华容道时,还敢于三次嘲笑诸葛无谋周瑜少智,他不是痛哭流涕,悲观失望,而是尽力用各种借口鼓励自己,越挫越勇,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精神不倒的性格,才促使他成为最大的一方霸主,反观袁绍则不然,袁绍官渡兵败后就一蹶不振,精神垮台,最终走向惨淡收场的境地。此外曹操还有众多特点,如:杀吕伯奢一家,并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曹操多疑,自私,果断。忘履相迎许攸,表现做作,会收买人心。望梅止渴,表现有智谋,狡诈。赦免写讨贼檄文的王琳还是什么琳,说明知人善用,有气度。鸡肋事件处死杨修表现嫉贤妒能。用司马并防司马,表现管理才能高超,辨认准确。

曹操历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

120 评论(15)

lixiangzhang

给你推荐郭沫若的一篇文章,他给曹操翻案,天津图书大厦六楼有售。
179 评论(9)

许盼盼

2-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形象的内涵是最复杂的,并已在引起后世争议。但无论怎样,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政治家,曹操无疑是成功的一位。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曹操的远见卓识似乎与奸诈相矛盾,实际上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了曹操的性格特点,从而使这一形象血肉丰满。曹操的形象本身是恶劣社会文化环境的可悲产物。许劭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说已经指出了他两种不同人格发展的可能性,即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他不同的人格形象。曹操的性格显然是雄才大略与奸诈凶残两种对立人格的矛盾统一。他智高胆雄,远见卓识,集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双重素质于一身。又善聚善用人才,自己也能出生人死。驰骋疆场,甚至不乏爱民的品质,多数的时候心胸宽大,危难关头不失幽默,很多方面是刘备、孙权所望尘莫及的。如果时逢开明制度.他的很多正面品质和出众才能也可以使他成为造福时世的英雄。但他生逢乱世,虽可有为.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观念束缚了他,使他不敢公然废汉自立,不得不在“借”字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天子以令诸侯.借诸侯以攻诸侯,借人头以定军心,借头发以申军令,借眼泪收买人才……,无处不用其借,“借”谋被用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这真是封建专制集权政治造就的一大文化奇观。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拥刘反曹”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政治、历史和道德标准,从安邦定国的历史需要出发,热情歌颂和肯定刘备高扬“仁义”的治国之道。愤怒贬斥和否定曹操“滥施暴虐”的治国之道。但是悲剧的历史现实,与作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高扬“仁义”的刘备集团失败了,“滥施暴政”的曹操集团胜利了。而对这样一个历史的大悲剧,作者思想上充满了渴望谋事在人但又感到成事在天的痛苦矛盾之中,他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只能抬出“命”和“天”来。发出天意不可挽回的沉重感叹。所以作为一部封建治道展示录的《三国演义》是用一种悲怆的笔调写成的。全书笼罩着一种悲壮的气氛,正是这种悲怆的笔调和悲壮的气氛,使这部艺术作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他崛起于阡陌之中,从开始打平天下至三国分据其一,再到蜀、吴灭而曹魏独存,曹操留给了自己子孙一统天下的基础与人才,为以后曹魏统一天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可回避的曹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是奸雄,但也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在动乱的年代里,曹操利用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为尽早结束国家的分裂局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无愧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称赞:“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
100 评论(10)

cc_ll93

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201 评论(14)

aisongkai

有关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和记载,最早始于《三国志》。该书作者陈寿,他是晋朝的史官。首先,《三国志》卷一魏书一写的就是曹操的生平事迹。该书对于曹操的评价还是非常不错的。一生努力奋发,东征西讨,文韬武略,统一北方,建立王霸之业。该书作者称赞曹操是“超世之杰”。从《三国志》记载来看:一、他出生高贵,家世显赫。他是汉朝开国丞相曹参之后,他的父亲是当朝太尉,而他的父亲的养父是前朝的中常侍;二、年少时就得到当世的名人对他颇高评价。如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说他有济世之才;三、他在朝为官,敢于直谏,在野为官,把地方治理地井井有条,刹住乱祭祀之风,惩治贪官污吏;四、他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祸乱朝政的董卓对他的提拔不屑一顾;多次拒绝参与地方诸侯对天子的废立,和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同时看到起义的各路诸侯只顾自己享乐而丧失战机的行为,他选择分道扬镳;五、他选贤任能,重用人才;注重地方治理,推行移风易俗与民休息的政策。募民屯田,修文学,设校官,选俊才教学,培养人才;六、他武功卓越,拥立汉献帝,保全汉朝刘氏皇族。而后诛陶谦,征张绣,擒吕布,斩黄巾旧部刘辟黄邵,讨袁术,败袁绍,统一北方各州,远征辽东,震慑北方蛮族。封为魏王,建立曹魏宗庙。 但是《世说新语》就不一样,它的作者是南朝的文学家刘义庆。这本书就是一些关于东汉后期到晋南朝的故事。都是结合历代史书和民间流传的故事柔和而成,并非属于史书类的书籍。因为该书在当时士大夫流行,所以影响甚广。 而书中有几篇关于曹操的记载,主要是我们现耳熟能详的故事,曹操个人性格开始丰满起来。可是这里面没有文韬武略,王霸之业,而是关于曹操个人操守德行。可以说曹操这个人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一个更加让人讨厌的人设,所谓“奸”字在这本书中展现地淋漓尽致。一、识鉴篇中记载:桥玄相曹操时,说“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二、捷悟篇中描述了曹操和杨修的三个故事,突出杨修的聪明识人,能言善辩,知识渊博;三、容止篇中,曹操让崔琰替自己见匈奴使者,而匈奴竟然说他是英雄,于是派人追杀;四、假谲篇中,曹操年少时与袁绍干偷新娘的勾当,望梅止渴,眠中斫人;五、忿狷篇中有计杀一名身边的才妓;六、惑溺篇中写曹操父子父子争袁熙之妻甄宓。 之后就是《三国志注》,该书作者是南朝的宋史学家裴松之,书中对于陈寿的《三国志》进行了更多的注解。作者也是根据一些史书和文学作品的记载来描述。包括有《世说新语》、《后汉书》、《曹阿瞒传》、《魏略》、《魏氏春秋》等。对于曹操的描写部分,在曹操为人处世细节上有更多的描述,让曹操的形象更加清晰。北宋大文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于曹操的个人形象描述,既有正面和英雄形象,也有奸诈狡猾的一面,甚至还收录了部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例如曹操父子抢袁尚之妻甄宓等。可见《世说新语》不管是在官方还是民间,都有很大影响。直到元朝《三国志平话》,以及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曹操的负面形象更加鲜明的突出,对曹操的描述完全就是一个乱世奸雄的形象,人设完全崩塌,令人汗颜。此文系作者原创。
29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