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111111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每当遥望天空,我就想立刻变大,穿着乳白色的宇航服,驾驶着宇宙飞船,去遨游浩瀚的太空,看一下我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不是有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诗吗?只有离开地球,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要到其它星球上去探寻新的生命,去解开无数的科学猜想……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02年12月30日,中国的“神舟”飞船四战四捷,一次次地震撼着人们,可是中国并没有停止航天脚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00整这个令所有华夏儿女难以忘怀的日子,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带领着中华民族百年的飞天梦想成功地遨游太空,华夏儿女的身影第一次闪耀在浩浩宇宙,华夏儿女的声音第一次响彻宇宙!之后,又一个令人值得纪念的时刻来临了,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聂海胜和费俊龙两位中国航天伟人驾驶着“神舟”六号又一次飞向了浩瀚而神秘的宇宙,这一次华夏儿女的脚印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印在了浩瀚太空之中,五星红旗那娇艳的身姿展现在茫茫太空。中国,加油!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我们没有让中国失望,2007年10月24日15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从西昌大山深处的发射场腾空而起,到冲进云霄天际,“嫦娥一号”在人们视线里不过停留短短的20多秒,发射成功似乎就在一瞬间。然而,这瞬间却凝聚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多年的辛苦付出。此时此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盈满了眼眶,中国人民的千年奔月梦想终于实现啦!宇航员叔叔,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能够乘坐飞船在太空中自由翱翔。宇航员叔叔,看看吧,我一定会成为像你们一样的航天英雄!宇宙,敞开你那无比宽广的胸怀吧,长大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险阻,我也一定会乘坐着宇宙飞船去拜访您的!
同学,你不要这么直接好吧,我也是在那上课的,也是上网搜就行了,唉,,,木有办法。哈哈。。。这个老师应该会让咱们过吧
学习航天精神,承载民族复兴的责任 一、 引言 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的航天旅程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儿女多年的飞天梦想,长大了中国人的志气,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二、 正文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公馆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贤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他在拌种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是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三、 结论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外婆给小裕茹讲解神六。本报实习生赵琬微摄 本报与新浪网联合征集“我与中国航天的故事”的活动正在继续,今天征集来的故事主角———北京市林大附中六(2)班的徐裕茹———目前正享受着突如其来的幸福:她的一篇暑假作业被神舟六号带上了太空。这幸福同时感染着小裕茹家里的其他成员,因为小姑娘出身航天世家,从小就对航天很感兴趣。 作业上太空出乎意料 昨天下午5点多,这个扎着两只小辫、个子高高的女孩徐裕茹,像平常一样背着书包回到家。因为要按时上课,小裕茹不能每天守在电视前观看直播。但外婆时刻会把新闻上直播的最新情况记录在纸上,甚至精确到“神六”发射的秒数。 “前天,电视台的记者来家里采访,我们才知道她的信获得特等奖,和‘神六’一起升上太空。”说起外孙女,外婆眉开眼笑。 “其实,那是一篇暑假作业。”小裕茹说,放暑假时,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给航天员写封信》的暑假作业,让同学们先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写这封信。“当时,老师也没说要参加什么比赛,更没想过要得奖。” 前天中午,小裕茹走进教室,教室里忽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她很纳闷地问:“你们干什么啊?”事后,小裕茹才得知自己的暑假作业和宇航员叔叔一起飞上太空。 出生航天世家 裕茹从小和外公外婆住在航天部的大院里,外公和外婆都是航天部研究火箭助推发动机的科研人员。直到小学三年级,他们才搬离航天部。 “信里写的火箭雕塑离我家很近,我经常和弟弟去那儿玩。”裕茹十分怀念大院里的两座航天雕塑。 从小外婆就给裕茹讲她亲身经历过的那个艰苦年代,中国人怎样自己开发火箭。裕茹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写这封给航天员的信时,裕茹翻看了外婆的一本《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了解了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从外公外婆的叙述中知道了东方红1号的故事。 “神六”升空时,因为裕茹看不到电视直播,外婆就拿着“神六”的模型给她讲解火箭升天时的全过程。 兴趣广泛但最爱航天 裕茹家的客厅里有一面光荣榜,这是外婆精心为她设计的,上面贴着裕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奖状,还有裕茹写的诗歌和文章。奖状里包括英语竞赛、数学竞赛得奖、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 “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外婆说,只要裕茹取得了一些进步,外婆就会把它贴在光荣榜上,很少给她物质上的奖励。 除了学习,业余时间里裕茹喜爱书法绘画,是跆拳道黄带。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她最想得到的奖品就是一架天文望远镜。“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还有那些航天员都是我的偶像。”裕茹说,现在是她的信飞上太空,她也很想像航天员一样飞入太空,能在航空站工作。 如果您有“我与中国航天的故事”线索,请发送至bjtimes-或致电本报神舟六号热线电话:84487370,详情请登录新浪网。 徐裕茹作文:我的热血和你们一起沸腾 >>更多中小学生航天征文作品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