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论文500字怎么写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7

lhx091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论文500字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yzxy

已采纳
中国股票没投资价值,只有投机价值。投资学里的名词可以看看,基本上没用处对买卖股票。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论文500字怎么写

217 评论(9)

bigallen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2005年前,由于规模较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年金不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还存在覆盖范围太小,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投资渠道不畅、投资效益欠佳、投资风险较大等问题。2000年底我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量为9亿元资产中,银行存款占35%,购买国债占53%,两者相加,占资产总规模的近80%,但投资收益仅35亿 元,收益率为79%,其中行业为2%,地方则更低,仅为34%。 这一数字表明,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并没有充分运用市场化运营和管理的手段,大部分基金主要用于存银行、买国债,在国家连续降息的情况下,投资收益较低。由于资本市场规则不健全,运作程序不规范,一些企业委托金融机构运营,实际运行风险不可避免,职工的利益难以得到确实保证。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年金通过委托理财形式已经进入股票市场。市场上已形成了一些企业年金中心如上海、深圳、大连、辽宁等地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它们频繁现身于二级市场。根据2004年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截至9月底,上海市年金发展中心、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已经出现在22家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中。按近期收盘价统计,这22只个股的市值在5亿元左右。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年金股票投资运作现状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投资风格尚未成型。从企业年金一年多来操作的历史资料分析,企业年金并未形成明显的投资风格。比如说其二季度持有的18只股票中便涉及金属、房地产、水泥、机械、科技、化肥等诸多行业,还持有过高控盘的青海明胶、徐工科技等绩差股、问题股。到了三季度其投资则更分散到了农业、汽车、银行、造纸、医药、电子、施工等更多行业,投资的22家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的很少。与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相比,企业年金目前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投资理念,这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目前入市的资金规模较小,影响力还不够。二是企业年金委托了多达十几家的券商代为管理,多家券商的操作风格各异,而近几年券商在股票市场上处于的劣势地位也不利于操作风格的尽快确立。 二是企业年金的选股并不十分看重业绩。2004年三季度企业年金共持有22只股票中,平均每股收益为242元,略高于三季度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2176元的水平。业绩最好的济南钢铁每股收益为61元;业绩最差的是天颐科技,每股收益为08元。 三是短线运作为主。近一年来从定期报告所反映的企业年金持股明细显示,企业年金短线操作的迹象非常明显。以2003年底企业年金直接持有的4只股票:韶能股份、九芝堂、辽河油田、青海明胶为例,到今年三季度末,企业年金全部从四只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珠海中富、泸天化、银河科技、新中基、天颐科技等五家。委托券商运作的企业年金也进行了大范围的换股。从三季报的情况来看,新增加了民生银行、标准股份、岳阳纸业等重仓股个股,而将原有的海信电器等股票基本抛售。 四是企业年金的操作不尽规范。如华夏证券管理的上海企业年金在华夏重仓股火箭股份和太极集团上持续增仓,其中火箭股份增持668万股,太极集团增持28万股,然而华夏证券同期却大幅减持了这两只股票;还有银河证券管理的上海企业年金不断增持东风汽车,从二季度末的1400多万股一直增持至三季度末的2400多股,而银河证券作为东风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已经历经数年。
133 评论(10)

郗囟钠a

本周大盘一阴四星,低迷的成交量伴随着股指迭创新低,A股呈现出一幅凄凉破落的景象。股指跌幅虽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主力对个股的绞杀。从科力远、大元股份和重庆啤酒的黑天鹅事件,到老庄股莱宝高科、烟台万华、王府井的仓皇逃窜,再到重组股、ST类股的溃不成军,处处弥漫着主力稳权重、杀个股的阴谋。2300点作为多方的最后一道防线,主力深谙其得失意味着什么。于是,主力在稳住权重的同时,每每在盘中制造些小反弹来蛊惑一些涉世不深的小散。结果是当天冲进当天套牢,今天冲进也难免次日低开套牢。主力的绞杀手法不可谓不高明。“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主力太狡猾”被套牢者如是说。然而表象背后却隐藏着深层次因素。因为你在入套之前或多或少已中了主力三毒招。 白天鹅迷梦 近期主力给小散灌输的白天鹅迷梦最大莫过于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了。市场人士认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取向将影响A股市场预期。如果政策延续“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调,则意味着政策松动空间有限;如果政策更多地倾向于“保增长”,“预调”更多取代“微调”,则意味着政策松动有望持续。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定会“稳”字当先,不会有大的新动作。理由很简单。一是政府要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可微调,但稳是主基调;二是2012政府换届在即。目前本届政府的最大职责是实现平稳过渡。至于大的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留到下届政府解决更为妥当。因此,市场所期待的“大动作”、“超预期”实在是主力忽悠小散的空中楼阁。可以想象随着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谜底的揭开,市场的预期一旦落空大盘又会怎样? 低估值悖论 在大盘跌近2300点时,又有不少所谓估值分析师在大发议论了。一会说“江湖惊现一元股”,一会又拿1664时市场平均14倍的市盈率与目前大盘14倍市盈率作对比。甚至还要拿19行情说事。这些分析师们无非是想说A股太便宜了,现在就是估值底了。事情果然如此吗?我们认为低估值论实在是一个谬论。其一,从绝对估值看除了少数超级大盘股估值较低以外,绝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可以说还在令人匪夷所思的九霄云外。以沪深两市2250多家公司为例,市盈率在20倍以下只有400来家,两成都不到,能说估值低吗?!其实这里还有不少水分,例如绿大地连续3年亏损,却可以制造几个亿利润的报表,谁能说清股市还有多少个绿大地?其二,从市场容量看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市场容量决定大盘市盈率的估值价值。当年发动19行情时大盘的市值是一万亿,08年大盘在1664点形成底部时市场的容量也超不过10万亿,而现在的市场容量是20万亿!就算现在大盘平均市盈率是14倍,20万亿的大盘也绝不便宜。我们做个股时都知道盘越大,市盈率就必须越低,否则失去炒作价值。而现在对大盘又何尝不能如此呢?假如大盘是只股票,同是14倍市盈率的一万亿、十万亿和二十万亿的三种大盘显然市场估值是不同的。1万亿的盘子估值最高,其次是10万亿、20万亿。这里“物以小为贵”是市场普遍接受的公理。如果硬要把今天20万亿14倍市盈率盘子与08年14倍市盈率的盘子划等号,在逻辑上着实就是悖论了;其三,从市场的环境看14倍市盈率就断言过低也太武断。与过去不同,当今的市场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的时代。当我们面对实业资本1-2倍市盈率(甚至更低)的天量原始解禁股时,拿过去14倍的市盈率说事你不觉得汗颜吗?因此,现在的股票绝不是便宜了而是太贵了。否则,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小非疯狂减持了。 底背离骗局 近期在电视上和媒体中常听见一些别有用心的市场人士拿大盘的底背离忽悠小散。甚至有些伪分析师拿大盘MACD的60分钟线的底背离说事。如果你要是听信那就中了主力的诡计了。首先,对大盘的判断基本面分析是最重要的,至于大盘的MACD走势主力完全可用拉抬权重股手法来实现骗线;其次,MACD在零轴以下的底背离或金叉其意义并不大。充其量只是个弱势反弹。更况且现在主力就是在抬拉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在稳指数,MACD有点背离正反应了主力这种手法;最后,用MACD60分钟线来预测大盘走势最为荒唐。君不见主力在本周制造了多少个日线级别上的冲高回落。而这些日线级别上的冲高回落在较慢指标MACD的平滑下,反应必定是底背离。如果看见60分钟MACD底背离就买入实乃是学艺不精表现,多少有点“主力把你卖了,你还帮主力数钱”的味道……。 对于下周,由于东吴证券、新华人寿2只大盘股的登陆使市场再次承受重压。中央经济会议如无超预期的利好,周三和周三以后就要特别当心大盘的暴跌了。在操作策略上,2300以上操作价值并不大,除非大盘暴跌到2270以下。否则,空仓观望(关注量能)仍为上策也
10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