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阿强
罗马假日的邂逅与爱情 ——我评电影《罗马假日》 剧情梗概: 厌烦皇家生活的安妮公主在罗马访问途中,巧妙逃出了王宫,由于酒劲的作用醉倒在罗马中心花园的一个水池台上,但却无意邂逅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美国记者——乔。好心的记者把公主留宿了一夜。第二天负债累累的乔却发现了安妮的身份,他知道关于公主的任何消息都能给他带来巨额财富,于是乔串通摄影记者尔宾陪同公主在罗马游玩一天并偷拍了许多有关公主的精彩镜头。 乔开始只是想从公主身上搞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准备作为特别报道。可是相处的短短几天中他们竟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双双坠入爱河。于是,乔为保护公主形象,忍痛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并将照片送给公主做永恒留念。 安妮公主不甘受皇室古板礼仪的摆布,但经罗马一日假期后,体验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于是不得不忍痛抛弃爱情返回大使馆,并果断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经典/浪漫/高雅/圣洁/精巧 影片评析: 这是一部历久不衰的轻喜剧故事片,影片虽然没有浓郁凄凉的情感气息,但却成功的描写了一个经典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 一、经典浪漫的情感 厌烦皇家生活的安妮公主访问罗马时私自出游,与美国记者乔邂逅,乔串通摄影记者偷拍了许多公主的精彩镜头,准备作特别报道。但经罗马一日假期后,乔与公主双双堕入爱河而不能自拔,然而公主为了负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最后不得不忍痛抛弃这段美丽的爱情重返属于她的大使馆,并无奈的向乔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年轻的乔虽然深深的爱着公主,但个中原因还是不得不把汽车开到了大使馆门前,两人都知道这一别将意味着什么。长长的吻别、晶莹的泪花和那寂静的夜晚绵长的思念,使这段优美的爱情旋律由瞬间化作永恒,从而在岁月的沙滩上留下一份美丽与纯真。 二、完美的艺术特色 首先,影片成功的地刻画了安妮公主这一高雅圣洁的形象:一袭洁白的长裙、清丽的面容、迷人的微笑、优雅的仪态、冰雪的聪明、高贵的模样……实在是淑女中的典范。就连接待罗马贵族时那纯正的英语也能倾倒意大利所有的王宫贵族。尤其是当公主在街上一个人游玩时,进入花店,倾倒了花店的老板;进入街上的理发店,理发匠为她的美丽失魂落魄。这一切无不鲜明地衬托出公主那高雅的气质和超俗的面容。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汽车开到竞技场门口时,公主就要为国家的责任而忍痛抛弃爱情的时候,泪眼迷离的公主回头与乔告别的那一瞬间,清丽的面容、晶莹的泪花永远给观众留下了经典的一幕。影片结束了,而人们却永远记住了那美丽的公主——奥黛丽·赫本。 此外,影片语言虽不多,但却成功的用简单的话语揭示了影片一些迷离的悬念和典型的浪漫情怀。“我拒绝尊贵,在幽雅的躺椅上,在灵魂绝妙的山谷里,”虽然影片在叙事中没有刻意表达这句语言,只是把这段语言安排在公主昏昏欲睡的场景中,但却能让人深深的感受到公主纯洁的内心和渴望有一天冲出樊笼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向往。同时这一切还可以看出公主有一颗年轻烂漫的心,尽管已被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尘封了许久。 另外,在舞会上公主说:“到午夜时分,我会把南瓜变成我的马车然后留下我的鞋。”这是灰姑娘的结局,但她同时却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公主最终还是要走入王宫! 同时,影片高超的摄影艺术也不愧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在航拍的作用下,罗可可式的城堡、华贵的马车、军乐队、中心广场……都向观众展示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把罗马这一历史上的繁华古城以及银幕上的浪漫情史发生地独特的建筑气势又一次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通过公主游玩过程中对镜头的高超运用,一方面鲜明表达了人物活动时的美好场景,同时也把罗马这一世界繁华城市的风土人情及特色建筑表现得完美,尤其是在竞技场洞中“真理之嘴”前运用广角镜头,把人物的活动和建筑的宏伟气势巧妙的结合了起来。 影片的最后一幕,年轻的记者最后一个退出召见大厅。大厅一片寂静,只有几个身着黑色衣服的侍卫庄严肃穆的站在那儿,当记者回头一望时,这时画面的一切都显的那么安静,不禁给人一种世界又恢复了平静和高尚的感觉。罗马是一个梦想中的城市,我对罗马的视觉上的认识便源于这部著名的电影——《罗马假日》。 三、独特的演员魅力 奥黛丽·赫本由《罗马假日》一举成名,很明显,她让这世上的女人们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已,她既是灰姑娘,又是公主;既是时尚的演绎者,又是乡下刚进城的贫家女;她既成熟又天真;既是男人眼中的可人儿,又是女人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化身。她不仅提供了一种穿着的品味,更启发了女性对自我形象的扩展。一句话,单单是这么一个女孩,已足以使我们缅怀过去时光。奥黛丽赫本,她是百年难得一觅的瑰宝,容貌清纯秀丽,既不俗艳,又很耐看,有着“无法比拟的美”。 四、精巧的影片构思 提到这部影片就不能忽视它完美的构思。它几乎有成就王子公主从此幸福生活方式的现代童话所有要素,赫本是想摆脱束缚而出逃的公主,乔是想拍出大新闻的小记者,他们一见钟情,畅游了罗马这个有些落寞却唯美的浪漫之都。如果这部片子拿给其他的导演来拍,也许结局会成为男女双方冲破封建礼教私奔,又或是罗密欧与茱莉叶式爱情价最高的双双殉情。但终究两者都不是,这不得不说是编剧与导演的精明之处。 五、影片背后的遐想 影片结束了,但在结束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留给我们去思考。为什么故事中纯洁男女的爱情只能成为永恒的回忆而不能成为现实?为什么公主像恋爱中的普通男女般和她的爱人约会,但没有忘记她的身份和她应肩负的责任,最后还是要离开?如果我们认真的话就可以看到,公主自己并不快乐,约束她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皇宫数不尽的规矩,森严的侍卫,多事的医生,唠叨的女佣……她像一只笼中的鸟儿,渴望自己能冲出窗子,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公主偷偷跳出皇宫后,陪同寻访的国家将军那震惊的神态,异常的表情,惊讶恐惧的眼神,还有那郑重其事的记者招待会惹得政府一片沸沸扬扬,这一切无不暗示着一个结局,那就是公主尊贵的地位和高贵的皇家贵族的身份,不可能使她拥有真正的爱情。她是上层阶级代表,对于她来说在当时社会阶级差异明显的世界里,她不可能也很难摆脱“阶级”这一无形力量的束缚。她最终的归宿应该是皇宫贵族的大厅,这一切都是小记者乔所无法改变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阶级制度的阶级差异也正是故事不能有圆满结局的所在。但公主敢于逃出皇宫,并与一个下层人士相爱也说明了公主敢于追求自由,希望有一天摆脱束缚的争取自由的高贵品质。影片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时上层人士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爱的追求。 罗马真正的假日只有那么短短几天,那就是公主在这里逗留的日日夜夜。这便成就了所有爱情男女心中永远的假日。 电影以独特方式,绚丽多彩而又丰富的内容成功地将人类的理想与感情融合,并一步步地推向极致。这部经典爱情影片鲜明地高举起人类这面永恒的大旗为我们奉献了一桌脍炙人口的大餐。 主要参考文献: 《影视鉴赏》 《大学影视》 《百年经典爱情电影》 
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心绪烦乱的时候都会看一遍《横空出世》。结果比较悲惨,《横空出世》被我看了至少有15遍了。伴着窗外绵绵的小雨,再次安静的欣赏了一遍《横空出世》。脑海中思潮翻涌,随笔记之。 关于理想,应该说,这是一部纯理想主义电影,无处不在的彰显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我们常说今天的世界和生活,是一个缺失了理想的世界。人们都在为这物质化的生活而不择手段的努力探寻。但是,当我重新审视当年这场为了实现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大博弈中,多少人都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精力和青春年华,甚至是生命。你说他们后悔吗?不,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生活,无论这个理想或是大到要造原子弹,还是小到每个人的爱情、家庭,只要是为了理想而矢志不渝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是无怨无悔的生活。 关于坚持,当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更是常抱怨为什么工作那么琐碎,为什么别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想做成一件事情会那么难?呵呵,朋友们啊,我们再难,会难过当年我们前辈们一穷二白的造原子弹吗?在靶场神仙会那场戏中,高明潇洒的托着步枪连开数枪,然后喝问道,“现在多少环了?”“报告首长,596环!”“好,596,59年6月,苏联人走了,我们自己干!我们的原子弹工程代号就叫596!”快意恩愁,干脆果断,英姿飒爽,正气凛然!家国一理,当我们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迷茫的时候,坚持自己的理想,咬着牙坚持,不后退一步,不放弃每一个人。原子弹都能造的出来,眼前这点事还算盘菜了? 关于爱情,与今天的爱情相比,当年那种平淡的爱情竟是如此的感人。为了国家机密而消失了13个月的爱人突然回到家中,却又因为要保守机密而不能相互倾心。所有的爱意浓情都化作温柔的拥抱。在戈壁少有的大雨中,夫妻两个在冰冷的河水中相逢,劫后余生之时,两个人在灯下对坐,深情的相互凝望,却已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关于精神,在今天言毕是房子车子票子的时代,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实现自己目标还是要靠自己的精神的。我们看似一无所有,但我们拥有我们最重要的资源,那就我们自己的精神,我们自己的信心。当我们被美国佬恐吓的时候,我们不屈服。当苏联人撤走,抛弃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屈服。当我们跋涉在千里沙海万里戈壁滩的时候,我们不屈服。当我们被断粮断水、忍饥挨饿的时候,我们不屈服。当我们被误解被委屈,甚至是被排斥的时候,我们仍然不屈服。非但不屈服,而且还要像冯石这位中将军衔的总指挥那样一声断喝:“No,去你妈的!” 人,是需要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