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6

zemia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学生认识自我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毕业呀

已采纳
(1)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  第二,跟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经常有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已的人?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在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这也是最常见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一有些自我狂大的人而言,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幸得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失败的多,或成长过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而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撑起独立的自我因此一个大学生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别人眼中的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觉知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统觉  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我我们还可以从实际的我,自觉别人眼中的我,自觉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但是,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自己,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急剧变迁,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的影响,使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认识难以客观,全面

大学生认识自我论文

248 评论(15)

年少青衫薄

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意识?论文首先是世界观,然后是远的目标,最后是自己的想法,对于人生的认识
255 评论(11)

手机用户

大学生要想完善自我意识 ,首先要给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 ,把自己的学历技能及优点了解清楚 ,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定下基调 。
290 评论(10)

研研研兴儿

您好,给你写了一篇,你看看。 “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人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自己作为人是何以存在、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怎样存在的,而且要探索自己作为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应当怎样存在。通过这种探索,以便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更好地存在下去。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并不满足于既有的现实生活和现实存在状况,并不停留在已经成为的东西和已经成为的样子上;他总是力求创造新的生活,创造新的存在状况,使自己在规定性上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通常,人总是面向未来,并以未来来引导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现实活动的。所以人的自我认识并不单纯是关于自己作为人存在的过去和现实状况的事后反思,而是要通过这种反思以启迪关于应有的未来的探索,又以这种关于应有的未来的探索来影响现实的存在,使之趋向于新的应有的存在。因此,人的自我认识不仅是事后的,而且是超前的,并且在本质上具有一种实践性。我们注意到,甚至各种宗教意识中关于人的观念也是引导人追求未来的,不过宗教所引导的对未来的追求,是要人们按照不同的宗教模式摒弃苦难的现世而进入虚幻的来世。至于历史上各种关于人的哲学,更是致力于通过对人的应有的未来的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模范人的典型形象和人的世界的理想模式,并以此来引导和鼓励人们进行自我塑造、自我奋斗。 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他不会停留于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人并没有一种绝对标准的所谓人的存在状况和绝对标准的所谓人的规定性。人的未完成,蕴含着可塑性和创造性,因而他总是处在不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创造之中。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生产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世界,从而也不断塑造自己的新的形象,不断创造自己的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人的进化发展过程。因此,人对自我的内向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这种认识不会停留在某种绝对的完满的终极标准上,它总是适应人的不停顿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需要,并随着人的新的形象、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的产生而不断发生的。
12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