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大不易
生物多样性科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贵州是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据统计,贵州省境内植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四位,动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三位,贵州还是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此外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长环境。显然,贵州典型喀斯特岩溶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贵州省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着力量分散及创新不够等问题,已难于适应今后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使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真正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对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已势在必行。本文概要介绍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贵州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本情况、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有待拓展的学科领域以及贵州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对贵州省科技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初步设想。 
我时常望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发呆,上面是绚丽的云霞,下边就是我梦归处--祖国大西北。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这时方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小时候就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从电视上隐隐看到那西部的森林、山川、冰雪……在我心中,她始终是那么的神秘,可望而不可及。悠扬的古乐一吹吹了几千年,吹出了祖国西北的灿烂文明,也吹来了我那悠悠的梦想。一切都那么新奇,可一切又那么遥远。我只有在心中编织着自己的西部梦,梦着那千年古树,还有那吐着红芯子的、吓人的大蟒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西部也有了大体的了解。那里有悠久的文化和多样的资源。那辉煌的布达拉宫,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那高原之舟大牦牛,那丰富的矿产,可一切都因为交通不便,可想可叹而不可及不可看。于是我四处搜寻资料,满足那膨胀的欲望,可得到的却了了无几。雪上加霜,我对西部又加上了一层忧愁、一层期望、一层力量,我发誓要到西部去。 现在,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缩短了我与西部的距离。高科技的电脑网络可模拟去西部观光,和历史老人面地面交谈。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更使我周围笼罩着“西中”的浓厚的空气,我的愿望快能实现了!于是我对西部变得特别敏感,只要是关于“西部”,哪怕只有一个字,也会吸引我的目光。我借此来慰藉自己的心灵,但坐下来闲着时,空虚之神还是时时叩击我那脆弱的心,使我觉得好像被骗了。 “明天就告别家乡,踏上西部之路。”我下定了决心。七点整,在家里看最后一次新闻联播,一篇名为《学好本领,西部创业》的报道吸引了我:“西部大开发需要科技、需要资金,但是需要的是人才,西部正在建立自己的人才机制,一句话,这片沃土要高科技人才来开发……”希望对你有帮助。
设一方,造福一方 工程处政委陈勇告诉记者:“建设一方就要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个官兵共同的西部情结。”他们先后完成的120余个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见证了他们帮助西部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个个感人故事。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 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各种关于这条“天路”的消息铺天盖地,报纸上,电视上,天天都有关于这条“天路”的新闻。这证明人们对这条铁路是多么关注,党政府对这个策略是多么重视。青藏铁路通车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了解了西部,而西部人民也从对比中,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稳定的和谐社会。 西部开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阵阵吹来。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我望着地图上西域的版块,朦胧之中仿佛看到了西部繁荣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