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温
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身心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就是指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
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
世界卫生组织给予健康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一、心理与健康的关系 人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脑活动的结果,而脑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同身体的其他生理器官密切联系,并以此获得人生存发展的条件。换句话说,脑是生理和心理的桥梁,当脑功能出现问题不再健康时,可能就会引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 而当人的心理不健康出现类似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心理障碍时,会引发个体出现神经衰弱、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等多种生理不适,也会诱发损害生理健康的躯体疾病,如心脏病、肿瘤等等,这就是心理与健康无法和谐统一的结果。 二、心理与健康和谐发展的办法 正常人是自觉的动物,是能够自我调节的动物。人可以调整其智力、情绪、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疾病防治、锻炼、膳食等改善其生理条件。 当心理出现异常情绪时,如持续性的低落、消沉、悲伤、焦虑烦躁、紧张不安、恐惧惊吓等,应当及时调整心态,找出引发上述不良心理的原因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保障人的心理健康,并最终保持住人的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