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0

小小飛兒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城市地理学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及答案解析高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napple316

已采纳
如何学好城市地理学 在我个人看来: 首先,基础知识要掌握。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是必要的。 其次,学习地理,要图形结合,城市地图的参照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课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学习城市地理学,要借助网络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第四,学好或了解城市地理学相关学科的知识,毕竟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城市地理学。 第五,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知识与现实结合,联系自己所处的城市或周边城市的城市状况去理解、深化理论。有条件可以多实习、多见习 。

城市地理学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及答案解析高中

358 评论(15)

王心才

城市地理研究热点;城市地理学是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地理学科中发展速度最;1.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2.城市体系与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的研究;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镇体系研究在“三结构一网络;3.大城市空间扩展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是我国城市地理学应开拓;4.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研究;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地理研究热点城市地理学是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地理学科中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性最强、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城市地理学研究历来有两大走向:一是把城市作为“点”,研究区域的城镇体系;二是把城市作为“面”,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从应用角度看,两者均是为城市和区域规划发展服务。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研究历来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点,内容涉及全国及区域城市化的特征、地域类型、发展机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乡镇企业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小城镇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等方面。90年代后半期以来,开始对城市化研究进行理性思考与理论总结,并对城市化研究中的难点,即城市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1998年宁越敏的“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是对宏观城市化机制创新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郑弘毅主编的《农村城市化研究》一书,是对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小城镇扩散与集聚的机制,指标体系以及地域差异,的系统研究。90年代末,我国政府对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问题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实施城市化战略被确定为我国“十五” 时期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人口城乡转移渠道不畅、城市经济结构趋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衔接和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缺乏联合行动、统一规划缺乏实施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推进,这就要求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研究城市化问题。因此,对城镇规划、人口管理、经济组织、土地流转、资金筹集等经济社会体制创新和对小城镇发展的地域模式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热点。2.城市体系与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的研究。城市体系的传统研究领域主要是“三结构一网络”,即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联系网络。“三结构一网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类型的因地制宜的应用研究、二是用新的方法技术对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三是对联系城市的航空、信息等网络系统结构的研究。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镇体系研究在“三结构一网络”基础上,向更深层次研究推进,即对城市群、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等城市体系的特殊形态进行理论与实践(规划)两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机制与调控研究”成果(2000),代表着国内研究的前沿;在应用研究方面,周一星主持的“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2001)、“南京都市圈规划”(2000)代表着国内研究的前沿。对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连绵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是今后城镇体系研究的前沿领域。3.大城市空间扩展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研究。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包括CBD、边缘区、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市场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5个方面。其中,最新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和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扩展规模、特征、动力和模式进行探讨;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主要对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表现形式、动力机制和现象结果进行中西方、不同城市的比较研究。周一星的“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研究”(2000)代表了这方面的前沿。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研究是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相当有限,代表性成果有王兴中的“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研究”(2000)和柴彦威的“中日城市结构比较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外开展较多,并且对城镇规划和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是我国城市地理学应开拓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4.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研究。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面还较窄,成果数量还很少,代表性成果是阎小培的“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1999)。基于信息化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对中国传统的城市等级体系、经济活动区位决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化对城市与城镇体系的影响、信息网络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信息网络与大城市地域结构的互动关系是城市地理今后应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相比之下城市地理学对这方面研究较少,仅有一些理论综述、评价指标和土地利用的文章。随着地理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化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的日益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也会逐步深化。城市人居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侧重城市人工环境的研究。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发展模式。
337 评论(12)

2568563903纪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88 评论(11)

小玲zi

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主要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29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