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静
1、对学习方面的影响:微博可以拓宽知识面,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可以有效补充教科书专而不博的缺陷,因此对学习是利多的。而对方提出的微博成瘾,学习分心是使用微博度的问题,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有效的进行劝导控制。研究表明,当代中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适当的“度”的教育,是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管控的。2、微博并非要求每个人都进行实名认证,不知道对方辩友提及的微博没有私密性、隐私性体现在哪里?3、当今社会是处于一个“多”媒体时代,各种媒体都在传播信息,而且,信息传播的特点也表现为多而杂。因此,信息量的多、杂并非微博的问题,而是处于信息大爆炸这个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状况表现,也并不是我们禁止中学生上微薄就能成功解决的问题。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只要信息量多杂就要否定,那么我们就应该直接拔掉网线、关掉收音机,只看cctv就可以了。4、微博的确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讨论的是中学生用微博,而不是小学生。前面已经提到,中学生,是具备一定社会认知和自我管控能力的个体,是具备一定判断是非真假能力的个体。我们也不要忘记,在微博之外,还有学生的家长、老师、其他媒体的影响。这也能让学生更早的进入一个自发判断,自觉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有利于中学生对立个体、对立意识的形成。利大于弊。 
利:你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许多外界信息,也可以像别人传递许多重要信息;弊:一些人利用这个平台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
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 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的出现。
发布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在吃一碗面,我在什么餐馆,我在看什么show,可能能满足我们一时的好奇心,大家来看看彼此在做什么。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想什么,我认为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可以分享微博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新媒体,比如可以在微博上面观看名人的一些彼此的交流,像王菲和郭德纲,还又可以看到一些最热门的媒体事件在上面碰撞出火花,往往是微博发出来的,而每一个人,今天很多人想要看最热门的信息,他们不见得是打开门户,而很可能是打开微博来观看最新、最实时的信息。我们140个字打进去按一个钮就转发了,这跟写一篇博客的难度是不可相比的。过去写一篇博客,可能你还会觉得这有点像是一个正式的文章,还要在乎里面文字是否优美、是否被人批评。这140个字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实时发出来的当时的想法。所以,大家不会那么挑剔,大家原谅的程度会更高,而且100多个字,10秒或者30秒就可以发出。微博对于我来说有一点什么不好呢,就是我现在写作文实在是写不出什么东西了,织围脖织多了,就知道140个字,所以专转本语文考试我还怪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