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321
(一)个人因素分析首先,创业作为一种风险投资,需要具备谋略和全面的知识体系。缺少相应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和竞争对手的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参加创业大赛时提出的创业计划书缺乏说服力和实践性。创业知识的缺乏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困扰和阻碍。其次,创业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要求创业者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会人际关系,具备运筹帷幄的能力。虽然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身处校园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人际经验和公关技巧,所以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再次,创业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要求创业者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而这恰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据2011年1月7日~2月14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腾讯网(网络调查平台)、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对在校或已经毕业大学生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决定成败的内在因素中“执行能力”占55.1%;“市场调查能力”占43.6%;“团队合作”占43.3%;“合作意识”占44.3%;“独立思考能力”占33.55;“市场意识”占67.2%。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安逸的校园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市场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在创业之初,大部分大学生拥有很高的热情,然而在收到挫折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好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心理准备,最终放弃创业。(二)家庭因素分析绝大多数父母认为只有稳定可靠的“铁饭碗”才是理想中的好工作,传统的择业观念阻碍了儿女的创业之路。大多数父母缺乏正确的创业意识,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独立能力,在融资能力差的基础上,其创业资金来自于父母资助,大部分经济不富裕的家庭在供养了子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外,没有多余的资金供其创业。(三)学校因素分析有学者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本市场成熟、获取信息便捷、咨询服务全面、创业计划更具可行性等因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高。西方国家为大学生提供的高校创业环境在学生的创业生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学府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相对落后。创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沿用以前的用人制度,高校往往将具备实战经验的教师拒之门外,甚至会选择毫无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辅导员担任课程老师,使得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创建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与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能力训练平台的初衷相背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师资力量,使得这些设施没有发挥好应有的效能,最终沦为形象工程。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应该有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方向,这要求创新教育,不断提高大学工作的人性化、个别化、差别化和针对性水平。
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利与弊(一)对于当前的中国大学生而言,绝大部份并不适合创业。单从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上来看,对大学生就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一般创业能力主要是指创业者的专长和经验,如市场调查、技术专长、企业管理、识人用人、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开发开拓、冒险避险等等。而创业者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有人概括为“十大素质”,包括:欲望、忍耐、眼界、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豁达、自省。 客观的说,这些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练就的,有些素质甚至就算是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比如识人用人等,这些大部分都是需要长时间不断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具备。 (二)对于部分有准备的大学生来说,今天的社会环境对于创业,毫无疑问又是有非常有利的。首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良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会催生诸多新职业。在新兴的市场中,大学生反而因为没有传统经验主义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像IT电子商务、管理咨询、医药科技等这些新兴产业,早已被创业者们列入名单之中。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充分借专业之专。对于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增值产业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机会。IT领域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少,适合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学生。学习通信或医药专业的学生,技术上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些是我国政府重点发展又是全球关注的领域;对于学习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用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当然对于大众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自身在学校期间所积累的能力优势、人脉资源等,在一些资金需求不大,项目周期不长,人手配备要求不多的项目上开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