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8

donggegehah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谈文学的形象性论文有哪些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ufansaber

已采纳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文学典型作为这种“特征化”最佳结果,必然最富于特征性,或者说是最鲜明地显示自己的特征性,所以“特征性原则”就成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艺术实践证明,凡是把以上诸种因素调动得愈充分、愈集中,其人物的性格的总特征便愈鲜明,愈有可能成为文学典型。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知识点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重点)(一)什么是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是指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谈文学的形象性论文有哪些

263 评论(11)

qaz987qaz987

浅论《汉赋》的文学价值摘要汉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汉王朝的社会生活,虽然它精华与糟粕并存,但作为汉代文学的最高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关键词汉赋描绘铺陈绚丽韵律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这条长河上,《诗经》、先秦散文,屈原的赋是这条河的上源,而汉代文学是这条长河的一部分。汉代文学就象汉王朝一样,规模是宏大的,内容是丰富的,创造力是充沛的。在多种文学中,最能体现汉代文学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和充沛的创造力是汉赋的特色。虽然长期以来,人们对汉赋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汉赋风靡汉达四百年之久,产生了一批著名作家和作品,并且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再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某些风貌,无论在反映生活的广阔面,在客观事物的描写叙述上,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可堪称为汉代文学的最高代表。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彩。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汉赋在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汉赋创作是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作了实践上准备,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纯文学面貌出现。赋是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赋家们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他们运用华丽的字句、铿锵的声调采用铺陈的方式细腻地描绘繁多的自然景物和物质对象。汉赋家以极大兴趣和热情描写了社会生活本质,表达了汉人对生活、政治、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他们鲜明的创作目的将文学引向了面对现实生活,表现生活本身,表现时代精神的广阔道路。为文学发展到自觉时代开辟了道路,是对文学本质特征的可贵探索,这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汉赋开拓了文学的题材领域,是前所没有的。从汉赋题材内容看,举凡天地六合之间所有一切,天地六合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汉赋都力求给以表现。它的容量是巨大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正由于此,汉赋在内容上比先秦文学丰富得多,它开拓了先秦文学从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题材领域,扩大了文学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对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大发展。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详细地描写了上林苑中的一切,然后记叙了天子行猎的过程,从出行时仪仗到将士的奔逐,野兽的惶惧,天子行猎的经过,欢乐歌舞的场面,统统都写了,而且都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洞箫赋》从竹子的生长写起,描述采料、创作、演奏,最后描写到音乐的巨大教化作用。总之汉赋所描绘的对象包罗万象:上至帝王生活,下至贫民百姓,自然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生活中的大城市、大建筑物、街市喧闹等等无不包括在内这样的描绘领域,是以前从没出现过的。汉赋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在文学技巧方面特别是描写技巧方面,有开拓创新、全方面立体描写,虚构也达到很高水平,语言运用也达到前所没有阶段。首先,讲一讲汉赋的描写技巧方面。刘勰曾说汉赋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者,铺陈、铺排之谓;摛者,亦铺张之意。可见汉赋在表现艺术对象时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而其基本的特点是铺陈。如:《子虚赋》写云梦泽,说:“其山……,其土……;其石……;其东……;其南……,等等”。在这里,司马相如对云梦泽从各个角度和侧面进行铺陈的描写。又如《:上林赋》写天子校猎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将整个过程从人的活动在纵向时间延续中面面俱到进行叙述,充分体现了铺陈的特点。汉赋由于在描写中将对象描绘得面面俱到,使事物得到充分完整性和全面性的体现。使描写对象跃然纸上,使那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现实图画深深吸引读者。再说汉赋的虚构,汉赋许多作品采用虚构的方法对一些客观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为了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和感染力在描述中采用大量的夸张、比喻、白描、映衬等手法。如《:子虚上林》和《天子游猎赋》虚构楚国子虚先生、齐国乌有先生、汉亡是公三人的对话。然后从各人口中极尽夸张地描述天子校猎的整个过程。在写上林苑之广大,说:“日出东诏,入于西陂”。言车骑之众,说:“车骑雷起,殷天动地”极尽绚丽的话语,描绘一幅气派非凡、壮丽多彩的天子射猎图。再如《七发》虚构楚国太子及吴客对话,运用大量比喻、排比写出音乐高贵、乐器材料及材料树木生长环境四季早晚变化。描绘起来富有生气,令人耳目一新。赋家正是由于采用这种虚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艺术追求,使汉赋在总体上形成以宏大为美,追求完整全面表现世界的目的,使赋家能较好地完成内容和思想上的表达。汉赋语言运用极其丰富。如张衡《西京赋》中的形容词,共使用二百五十多个,其中双音词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汉赋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语言中的词汇。而且汉赋用词贴切、准确,它能根据事物的特征,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如《登楼赋》中冯衍曰:“情惆怅而增伤”,“惆怅”二字准确地传达出冯衍失望悲伤的情怀。再如《正情赋》曰:“魂翩翩而遥怀”,“翩翩”二字表现对美女神魂萦绕不能忘怀的思念。汉赋以语言的丰富和贴切再现了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感情,准确地刻画出描写对象。另外,汉赋吸收散文的章法句式同时吸收诗歌韵律节奏,运用整齐划一,参差错落句式,用灵活和谐韵律和抑扬顿挫节奏组织全文。这种多方面合璧的格式也是前所没有的,对后世诗歌有较大的影响。总而言之,汉赋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形式,发展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文学语言对中国汉以后的文学产生了极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陈建平,陈一平中国古代散文选[2]曹础基中国文学宝库先秦两汉对卷[3]龚克昌汉赋研究[4]章沧授汉赋的修辞成就
18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