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7

abcjingy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论文范文高中历史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md311903

已采纳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人不能离开集体单独生活;这就意味着人要向社会索取他的一切,同样地也应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劳动;这种付出就是责任。青年时期是生命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年轻人理应为社会付出更多的劳动,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正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我们有理想,有追求,向往成功,我们更应有责任感。因为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只有在青年时期就担负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才有可能在中年、老年时期作出更多的贡献,取得真正的成功。

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论文范文高中历史

347 评论(11)

xialei80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看对象了,比如说你是一个放牛娃,没上过学,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大家看过那个放羊的故事没,(我就不细说了)他知道放养羊养大了就卖然后攒钱讨老婆,结婚生子,所以他给自己的使命就是怎么把羊养大,他的责任就是把羊看好,这个是要看把自己定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定什么样的使命。责任!如果说到爱国那我想大家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的。 这个包含的面太广了,每个人的见解也不一样。
310 评论(11)

临淄张学友

我来说说 使命 别人给的命令 责任 自己的事情 修身 用什么态度来处理使命与责任的关系 你们现在是学生,你的使命我不知道,你的责任你自己知道,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你来修身,你用什么方法来处理,看你的修身程度与态度,同时也应看到完成使命你有责任更深刻的修身 胡乱说,请不要笑话,()
148 评论(15)

Erix_wan

以文修身以文兴家(2005-04-12 02:32:42) 读《万花筒》有感品读王月喜同志的《万花筒》,最使我受教益的是作者的以文修身、以文兴家、以文育子的精神追求,以及全家总动员、把写作进行到底的精神风貌。立德、立功、立言是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三大精神追求,而立德、立功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只有立言才能显示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社会发展到今天,写作成为现代人的—项基本技能了,许多人忙名忙利,无暇为文,而本书的作者却能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几年如一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写作,把他看的、想的、干的或详或略地告诉读者,无论是充满激情的诗歌,还是充满哲理的论文,或是忧国忧民的思考,或是情趣盎然的散文,奉献给读者一篇又一篇的精神之花、一个充满活力的《万花筒》。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热爱生活、建设国家的智力资源。创造精神财富是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无论是从政、经商,都应当业余治学,以文修身,使自己的价值精神化。这是《万花筒》给我的一大启示。“家庭是生活的绿洲,家庭是幸福的港湾。”当今的社会,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许多人却把治家、兴家的目标仍然停留在物质财富上,忽略了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古人讲“富不过三”,这种家庭兴亡的周期率致使今天的许多家庭无法摆脱。其实,一个家庭的明天不是以今天的物质财富来度量,而是以今天的精神财富来度量的。《万花筒》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父亲积极倡导、以身作则,十几年笔耕不辍,每年业余出一本书;母亲积极响应、紧跟其后,虽然是医生出身,写作非本行,却也写得一手理情并茂的漂亮文章;两个孩子效法父母,勤于笔耕。女儿上大学期间已经出版了《青春行》一书,并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上中学的儿子拿起笔也加入到家庭写作队伍之中。就这样,全家人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共同拿起笔,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抒写人生,以文炼思、以文表情、以文兴家、以文传家,共同创造家庭文化、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可以设想,这样的家庭的明天,一定是个艳阳天!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许多人却步入了严重的误区:只想着让孩子成才,却忽略了让孩子成人。人才,只有成人,才能成才;只有进行人格熏陶、人格教育,赋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才能发乎心、履乎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为人、为文,孩子耳濡目染、模仿效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底色。学习良好的榜样、熏陶良好的习惯、汲取良好的精神财富,从而养成良好的人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还能不是人才吗?如果为人父母者都能学习这一点、明白这一点,以身作则、以文育子、以情感子,还愁我们的国家缺乏人才吗?百花园里花很繁,我只能赏其一朵;《万花筒》充满了哲理,我只能悟其一点。读了《万花筒》,我深为作者以文修身、以文兴家的精神所折服。有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或许,有一万个读者,就能从《万花筒》中悟出一万个道理,照亮一万个心灵。
295 评论(10)

gfsnpec

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要有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8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