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7

泰拳警告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消费的论文主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黏黏糊糊

已采纳
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关于消费的论文主题

188 评论(10)

osierzhang

自我们呱呱坠地之日起,我们就开始了消费,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日渐成为消费大军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青少年的消费现状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现如今,每逢过年过节,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本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一种同学间增进友谊的方式,但随着送的礼物越来越贵重,同时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不小压力。这种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心理并不可取。从众心理引发消费会引发对某种、某类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但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和的从众心理对我们青少年的个人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应树立“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正确消费观念。然而意识是物质社会的反映,这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也和社会的教育、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社会和家长也应该考虑一下教育的方式是否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孩子不正确的消费观。 贵的、名牌的东西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现在有的人非名牌不穿、非洋快餐不吃,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种奢侈的生活不应该提倡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实践表明,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人,更加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在资源短缺的现今社会,节约是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话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我做起,拒绝华而不实的消费观念,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在生活中努力节约身边的每一点资源,为我们的将来做一点贡献。 有时候我们在大街上常常会看到有的人身穿奇装异服,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好看,但过分的标新立异就会很难看。这种借助消费活动展示自己个性的行为,有时能够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但那种不计代价,不考虑社会是否认可的过分标新立异的行为,就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阻碍作用。文化会给社会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防止这种因为过分的求异心理而引发的消费行为。 有时候我们因为支出无计划或为了撑面子而不考虑自己家庭经济能力所进行的消费,会让我们在事后无限的懊悔。据调查,现在的中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因为一时冲动而购买的无实际用处的物品,这就造成了浪费。因此我们在消费时应该有求实心理,即在选择商品时考虑价格是否便宜,质量是否过硬,服务是否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发泡塑料制成的一次性食具会对我们的臭氧层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用完的纸张随意丢弃会造成二次浪费„„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现状,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消费观念,是不是没有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呢?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健康,为了节约我们日益短缺的资源,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因此,请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目前仍无法自食其力的我们来说,花钱要有节制,制订计划,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好事,让钱发挥更大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我们以后能够理性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于法律的渠道挣钱,把钱用在益于国家社会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加充实,让我们的国家、社会更加美丽!有用就好评吧,谢谢!
240 评论(10)

13216416310

总结整理高一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本文关于“多彩的消费”,具体内容如下: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23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