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kstone
爸爸出差带回一盘兰花,很漂亮!兰花不能暴晒,所以我把它安置在了近乎黑暗的我的卧室,精心照料后,竟开出了花!散发出一股它所特有的幽香。兰花,又被称为君子兰,自古以来,兰花就是君子的体现,它没有牡丹的华贵,也没有玫瑰的艳丽,但它有自己的特色:清高!清高,一个多么朦胧的字眼!人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不做别人要求的不法的事,这就是清高!但是社会告诉我,错了!兰花,没有选择喧嚣的城市,而选择了空旷无人的山谷,兰花的清高,就在于它不被世俗所玷污,它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不为金钱、权势、荣誉所动!兰花的这种精神,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但是,能够像兰花这样做的人世间又有几人?当金钱、权势、荣誉摆在眼前时,难道你还能大义凛然地说:“这一切只是过眼云烟,它们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恐怕不能吧?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从前,有一家工厂下班后,几位女工在聊天,刚巧被经理撞见了,经理没说话就给了这个女工一巴掌。可是事后,当这位经理了解到这几位女工已经下班了,她们留下来是想看看还有什么可帮忙的时候,经理立即把这个女工叫到办公室,给了她一个信封,挥挥手让她出去了,女工打开信封,见到信封里面躺着几百元钱,她笑了,对经理打她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虽然我们要宽以待人,但是这种丧失了人格的作法不免更让人感到深深的不耻!难道我们的人格就只值那区区的几百元钱吗? 
六一儿童节,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举行了歌唱比赛。 比赛开始前,我们都搬着凳子坐在了操场上,排得整整齐齐。比赛分为两个部分,先团体赛再个人赛。比赛曲目的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的校长亲自当主持人,几个音乐老师当评委。 当校长宣布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兴奋极了。先是团体赛,由六年级的同学先唱,他们共唱了两首合唱曲目。一首是东方红,一首是打靶归来,奇怪吧,你是不是感觉回到了解放前?这学期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我们不仅背诵了弟子规,还学习了许多革命歌曲。接下来演唱的就是我们五年级了。说实话,我真的还有点紧张呢!看看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个很严肃,完全没有了平时没正形的模样,我们代表的可是五年级这个班集体呀!想着平时老师一遍遍的帮我们排练,同学们在下面抽时间练歌,付出了多少辛劳呀,我们一定要唱好,唱出我们班的风采!我们女生先唱,我们按照排好的队站整齐后,由朱林同学报幕,我们唱的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唱着歌词,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老师,她们真的是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每天辛辛苦苦地为我们付出,来的最早,走得最晚,有时我们调皮闯祸,她们总是耐心的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用心。我们都唱得很用心。后来老师点评的时候,也说我们唱得很有感情。我们女生唱完后,是男生合唱,他们唱的是《军港之夜》。平时爱活蹦乱跳的男生,这时候却一个个站得笔直,唱得委婉抒情,特别是中间朗诵的几句话,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都惊呆了,看看我们的音乐老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团体赛结束后,就进行了个人赛。我平时就很爱唱歌,这次比赛当然也报了名,我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选择这首歌曲,是因为自己常常的被它的歌词所打动。这次我倒是一点也不紧张,熟练地唱着歌,比划着手语,自我感觉还不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年级的文静同学,她的声音嘹亮,演唱时还富有感情,一首《丑小鸭》把全体老师和学生都震住了,她唱完之后,一阵掌声。呵呵,她肯定要得奖了! 比赛结束后,成绩也很快就算出来了,我们班的团体赛得了一等奖,班长上去领奖时,我们都特别自豪!我也和文静同学并列得了个人赛一等奖,得到了奖状和奖品,我们领奖时,全校学生一起为我们鼓掌,我们俩也特别高兴,把奖状高高举起,脸上笑开了花。 比赛结束了,可是比赛的一幕幕却让我难以忘怀,它会成为我小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