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5

顺溜大猫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能源与环境的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没错就是是

已采纳
从大的方面讲是使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使人类向外发展,从小的方面讲就是改善或解决现有能源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能耗,资源,环境污染等)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能源与环境的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5 评论(14)

mbymby

能源与环境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李大骥( )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6 摘 要:2003 年 ,将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国家重点强调能源和环境保护的一年。文章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 ,综合了我国能源和环境现状 ,介绍国家的计划安排和相应政策 ,侧重于燃煤烟气脱硫方面的政策措施 ,使能源和环境科技工作者明确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肩负的重任。 关键词:能源;环境;污染;脱硫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1 中国能源和环境的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近年来 ,我国的能源产量迅速增加 ,能源供应得到有效保证。2000 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达到08Gt标煤 ,其中 ,原煤998Mt ,原油163Mt ,3天然气27Gm 、水电240TWh,核电4TWh,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2 %降为2000年的67 %,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8 %上升到2000年的0 %。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和优质能源比重的提高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电力工业进入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能源发展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 ,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过高 ,特别是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比例过大;二是国内石油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比重过低 ,水电开发程度低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三是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不高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落后的问题尤为突出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加压流化床锅炉及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刚刚起步 ,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其主导性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发展洁净煤技术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五”期间 ,国家计划净增选煤能力100Mt左右 ,建设 5 座煤炭液化示范厂 ,形成年产50Mt的液化油生产能力;建设一定规模的动力配煤和水煤浆等洁净煤工程项目;建设四川白马 CFBC、大连台山和江苏贾汪 PFBC、山东烟台 IGCC等洁净煤发电试点项目 ,安装15GW燃煤电站脱硫装置 ,使中国洁净煤应用在“十五”期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创造条件。在电力工业方面 ,到2000年底 ,全国装机容量已达319GW,其中燃煤电站占75 %;发电量占81 %。到4 42010年 ,占62 %。目前 ,30 ×10 kW和60 ×10 kW占30 %左右。燃煤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也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国际上已经成熟的、先进的清洁型燃煤发电机组国内商业应用还是空白。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仍高达390g以上 ,较国外先进水平高70g,每年多耗标煤8Mt。能源的大量利用 ,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也给从事能源和环境事业的科技工作者带来艰巨而繁重的2 3任务。目前 ,我国 SO 的排放标准为1200mg/m ,国3际上是400mg /m 左右;我国 NO 的排放标准是250x3 3mg/m ,国际上是200mg/m ,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改善环境 ,降低污染 ,需要努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 ,完成大量的工程项目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我国“十五”计划到2010 年发展纲要 ,在洁净煤技术方面列入计划的有:循环流化床锅炉:四川白马电厂 ,比常规脱硫燃煤电站每千瓦造价高820元 ,影响电价 4 分;PFBC:江苏贾汪电厂 ,高1340元 ,7 分;IGCC:山东烟台电厂 ,高3620元 ,12分;已有应用或确定示范的脱硫工程:北京一热电厂:德国引进湿法;四川白马电厂:旋转喷雾法;豆坝电厂: 磷铵肥法;成都热电厂:电子束法;云南小龙潭电厂: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法;深圳妈湾电厂:海水脱硫。目前全国约有5GW机组已安装了脱硫装置 ,还有5GW机组在建。国家计委计划安排 15GW 安装脱硫装置 ,到“十五”末 ,争取达到26GW。国家明确要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范围内的新建火电厂 ,必须安装脱硫设施 ,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新建火电厂 ,必须预留脱硫场地;位于“两控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和在建燃煤含硫量大于 1 %的火电厂 ,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位于“两控区”范围内已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 %的火电厂 ,在2005年以前 ,必须采取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 ,造2010年前分批分期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它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除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外 ,严格控制在“两控区”大中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电厂。并积极推进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国产化和产业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1995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再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表明我国政府控制二氧化硫的决心和信心。1998 年国务院批复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1996年修订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 ,超标排放就是违法。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约有90 %来自煤炭消费 , 目前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40 %,预计到2010年将占60 %。1995年我国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农作物、森林和人民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损失约为1100多亿元 ,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2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因素。对于石灰石 石灰 /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国外引进平均造价:1000元/千瓦 ,若实现国产化:可控制在600元/千瓦以下。一台300MW机组可节约投资1 亿元。根据环保产业“十五”发展规划 ,我国环保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将在15 %以上。主要措施有:———国产化示范工程: 国电公司在重庆等三个火电厂 ,采用技贸结合方式 ,引进了德国斯坦米勒公( )司石灰石 石灰 /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设计技术。对国内已有示范项目和运行业绩、并可能在适宜地区和一定条件下应用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工艺、电子束脱硫工艺、海水脱硫工艺等 ,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 ,结合工程进行消化吸收 ,并明确这些工艺的应用范围和条件 ,为工程应用创造条件 ,力争在2005 年底之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技术。———积极扶持脱硫设备的生产和供应:湿法脱硫专用设备主要有:喷淋系统、除雾器、大容量循环浆泵、烟气换热器、真空皮带脱水机、采样与检测的一次元件及其系统、大容量湿风机等。推荐一些脱硫工程配套设备的生产厂家;———实行招投标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公平、公正、公开;———培育和扶持有实力的脱硫工程公司;———研究制定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的配套政策:如对承担建设火电厂烟气脱硫示范项目的企业和承包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工程公司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政策;对进口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分阶段合理征税 ,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国产烟气脱硫设备的政策;烟气脱硫示范工程所在的电厂多发电 ,以及(脱硫副产品的减免税政策 副产品减免税政策的总体方案已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目前要细化有关的内)容 等等。当然 ,最主要的是电价政策中应充分体现烟气脱硫成本。2 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到 2000 年底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16 ×310 MW,发电量达1350TWh。火电占装机容量的75 %( )其中煤电机组占95 %,约2亿千瓦 ,占发电量的80 %。电力行业年燃煤量已超过500Mt ,约占煤炭产量的一半;排放二氧化硫 8Mt ,约占全国排放量的40 %以上。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仅25kW、人均发电量约1080kWh,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0 %~17 %。电力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约为35 %;发展电力以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仍然是电力发展的主题。在中国的火电机组中 ,50MW及以下的凝汽式机组占火电机组的近15 %,300MW及以上、100~200MW以下机组各占1/3。2000年供电煤耗仍在394g/ kWh ,比世界先进国家高约70g/ kWh左右。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实现清洁生产刻不容缓。在清洁燃烧方面 ,中国通过引进设备建成了100MW的 CFBC 示范电站已运行多年 ,目前在建的这一等级的机组约20多台。引进的300MW的CFBC机组已进入最后谈判阶段 ,预计2004年投入运行。正在山东建设一台300MW或400MW级的 IGCC示范电站的前期工作 ,同时 ,100MW等级的PFBC机组也在积极开始相关工作。在二氧化硫控制方面 ,电力行业通过换烧低硫煤、关停小火电和加装脱硫装置等综合措施 ,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控制。2000年与1997年相比 ,火电装机容量由4GW增加到5GW,增加了45GW,但二氧化硫却减少了近50Mt ,每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97年的7g下降到7g,下降了19 %。我国已有石灰石 - 石膏法、炉内喷钙法、电子束法、海水洗涤法、旋转喷雾法、氨法、尾部烟气循环流化床法以及多种简易脱硫共十多种工艺的脱硫装置在商业化运行或进行了工业试验和示范。目前已约有5GW的脱硫装置在商业化运行。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和开发创新 ,基本掌握了大型火电机组湿法脱硫技术 ,在近期招标的约1GW机组的脱硫工程均由国内工程公司总包 ,使得大型火电机组脱硫工程造价已下降到约500元人民币左右。存在的问题是:安装脱硫装置进展缓慢 ,只占 2 %,而且都是国外进口的设备。对二氧化硫综合控制对策是:关停小机组:到2004年全国要关停50MW及以下凝汽式机组约30GW。国家电力公司要关停14GW。进一步向高参数、高效率机组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积极采用空冷机组技术。研究和应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重点研究和积极采用 CFBC 技术和 IGCC 发电等洁净煤技术 ,逐步实现洁净发电。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老机组 ,如改造汽轮机的通流部分 ,以增加出力降低热耗;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降低NO 排放及改善机组的高峰性能;推广高浓度输灰x( )和干除灰 渣 技术等以尽量降低能耗。加强新技术在系统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中的应用 ,提高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在经济合理且不影响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 ,积极采用低硫煤 包括低硫原煤和)洗煤 。积极研究并试行国内一定区域内、电力行业内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的政策和具体办法 ,在政府的统筹指导下 ,集中资金治理大的排放源 ,减排二氧化硫所得的效益由各集资方共享 ,以便在短期内用有限的资金取得综合的环境效益。“十五”期间 ,国家电力公司将在严格控制燃煤含硫量的同时 ,重点围绕大中城市、高硫煤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火电厂加大脱硫工作的力度 ,计划在约15GW现有和新建机组上加装脱硫设施 ,将二氧化硫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并力争有所下降。预计全国电力行业新增脱硫装置容量将达到30GW左右。在采取了上述对策之后 ,火电厂的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根本性措施 ,因此 ,积极推进烟气脱硫意义重大。影响烟气脱硫的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有( )法规、政策、规则、技术企业的作用等方面。制 修订符合全国技术经济条件以及可以明确操作的排放控制标准。烟气脱硫必须针对一个具体的企业 ,而对于企业而言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让我脱硫 ,脱多少硫 ,谁来决定 ,通过什么程序 ?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法定的 ,而不是采用行政命令或计划经济的手段;既要在程序上合法 ,也应在实质上合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是明确的而不是含混的要配套与脱硫要求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对于老电厂的脱硫应进行电价调整 ,这是最重要的 ,也是根本性的政策;———对于用于脱硫的设备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或进行必要财政补贴等;———对脱硫技术、设备引进方面给予优惠税收政策;———对于实施国产化的脱硫技术 ,在起步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扶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相关规则。包括:基础规则:国家对脱硫设备的自身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脱硫系统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进行限制性规定。如脱硫装置与电厂主设备同步运行时间和年累积停运时间规定 ,脱硫后的烟气温度要求 ,脱硫废水中污染物排放要求 ,海水脱硫对海洋的影响要求 ,脱硫副产品的( )综合利用标准 如石膏、化肥、建材等利用 要求 ,新的脱硫工艺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的评价的要求等)等;建设规则:可研、标书、设计、施工、调试规范等及运行规则等。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脱硫技术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各种脱硫技术的比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之上 ,否则很难比较某一工艺的优劣。要研究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 ,以指导技术开发者、提供者及用户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 ,不断提高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水平。这些评价指标应当包括:经济( ) (性指标 一次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可靠性指标 要)满足机组的可靠运行和良好的负荷跟踪性能 ,对环(境友好性指标 脱硫工艺本身的清洁生产状况 ,节水、节地、节能且副产品综合利用指标或者能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产生次生的环境问题 ;技术的先进性(指标 符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较好地适应环保综合性)要求 及可操作性指标等。脱硫技术要不断创新。排放标准的不断趋严和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本能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火电厂脱硫技术也要不断发展 ,要用创新思维来研究火电厂的脱硫技术和预测火电厂脱硫技术。既要看到国际上主流的脱硫技术 ,又要看到这些主流的脱硫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发展的成熟技术 ,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逐步实现脱硫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企业应主动把握脱硫技术选择的自主权选择主流技术工艺:如目前对于大型火电机组应以石灰石 - 石膏法为主流技术;但对于一个具体企业 ,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 ,是采用低硫煤、还是何种脱硫技术 ,应当有企业在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下 ,由企业自主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脱硫工艺和设备。———加快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脱硫产业———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和监督参考文献:1 国家计委李彦梦司长关于中国能源的现状2 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环保部副主任王志轩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综合对策建议3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 翟青积极推进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国产化和产业化ABSTRACTS AND AUTHORS New Situation and Task of Energy&Enviroment(LI Da - ji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210096 ,China ABSTRACT: In year 2003 Chinese economywill be still fast Energy and environ2ment issues will be very important facing to scien2tific and engineeringpeople who are workingin thefield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this paper ,the present status of energy and envi2ronment in China and the measures of reducingSO pollution taken by government are 2 KEYWORDS: Energy;Enrironment;Pollution;Desulphurgation Relationship of Electricity Supplyand Weather Conditions ———Qufu inShandong(LIANLi - shu ,ZHANG Yan - li Departmentof Geograph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273165 ,ChinaABSTRACT: Th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ofelectricity supply and weather conditions was ob2tained by pertinent analyses for 1997~2001 datain Q The relationship of monthly power supplyand monthly temperature , precipitation , humidityetc ,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distilling weatherelectricity quantity by means of linear curve Then , the prediction systemof monthly elec2tricity supply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ou2tine forecast , which provided special products forthe electricity KEYWORDS: Electricity supply; Weather con2dition; Weather electricity quantity;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Developnent and Application of U2nit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Brower/ServerHongJun , SI Feng- qi , GAO Zheng- ping(, XU Zhi - gao D of Power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 ,ChinaABSTRACT:In this article a new unit perfor2mance opitmiz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accordingto actual circumstance with applicationof some ad2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real - time informationfuse , data mining and expert The systemwhich basedon real - time control systemprovidesmany fumction modules such as unit performancemonitor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 operationanalysis and guidance , equipments fault diagnosisand energy - saving Featuring afriendly interface ,easy to use ,configurationflexi2bility and a high potential for expandability ,thesystem which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brower/server isof high value to improve unit performancelevel and thermal KEYWORDS: Performence optimization; Brow2er/ Server structur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of Ex2pert System for Fault Diagnosis ofBoiler(LILi ,XIANG Wen - guo Southeast Univer2)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CFBC boiler , we have analyzed it into differentparts and described each of them as an object A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methodof the expert sys2tem is proposed , which has been applied to thefault diagnosisof the Thisobject - oriented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frame ,rule and Some application examplesare KEYWORDS: CFBC Biler; Fault diagnosisof boiler; Expert system; Knowledge representa2tion
141 评论(14)

Monster1Xu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论文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乍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町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论文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及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此外,由于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们认为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虽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却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并不是很科学的。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应认识到。一方面由于技术不过关,目前新能源开发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2推行粮食生物质能燃料的后果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紧缺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1/5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造成了玉米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的饥荒。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是美国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的丝毫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于1kW·h电,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低碳生活”不只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的细节。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自觉第接受了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简约生活,也正在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庭生活的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入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从而带来心灵的宁静。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绝大部分情况下低碳经济还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缺。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2008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通知,并且还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政府部门的规定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惩戒,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的有效落实。2008年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两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将便于操作。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2008年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实现“低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22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