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5

zeqiangsha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石油大学论文复核申请表格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甘平淡无奇

已采纳
西安石油大学代码是1070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西安石油大学(Xian Shiyou University),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简称“西石大”,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是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西北地区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历史西安石油学院1951年,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石油工业技术干部的学校——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58年,为适应石油工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过国务院批准,在西安石油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因“文革”而改厂。1970年,因“文革”而停止招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招生,并在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了新的校区;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为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西安石油大学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07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协议。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860余人,专任教师113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670余人。有二级、三级教授37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0余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人才等人才近40人;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受聘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陕西省级人才以及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和陕西省人文英才等人才90余人。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6个二级院系部,开设59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7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英语、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财务管理、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视觉传达设计、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化学陕西省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石油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陕西省名牌专业: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校荣誉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陕西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学校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2016年、2018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分别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3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纪委荣获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术科研学校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建有3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形成了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等7大特色优势科研领域。2011年学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3、973、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申请授权专利108项,公开发表论文900余篇。2010至2013年,学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20项;2008至2013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度)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4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出版学术专著61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761篇。近五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近67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9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00余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近2300篇。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8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菲律宾文珍俞巴学院积极共建孔子学院;与印度NIIT公司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28所大学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俄、韩等国大学开展“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英、德等国大学开展“4+1”“4+2”硕士项目以及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与俄、美等国大学及港台地区大学开展“交流生项目”;与美、英、德、法、日等国开展寒暑期学生短期出国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和“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累计培养来自78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8000余人。

石油大学论文复核申请表格

254 评论(15)

xxlzjj

西南石油大学代码是1061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西南石油大学简称“西南石大”,主校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学校历史1958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校址设在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南充市。同年,在国务院部署下,由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调入相关院系师资及图书仪器组建了四川石油学院。1958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石油学院,学校隶属四川省人民委员会。1962~1970年,学校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1970年7月,国务院批准四川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同年,学校改为隶属四川省革命委员会。1977年恢复高考,停招工农兵大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同年,学校又改为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2000年3月,学校划转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5年1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能源大学战略协议。9月,西南石油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731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80人。专任教师2037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7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5个(其中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工程部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川省特色专业:石油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社会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社会工作、地质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测绘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法学、英语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应用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工过程机械、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科研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5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2015年,学校成立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2015年西油与川大联合共建测井实验室。“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513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569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6992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01项;发表论文28461篇,出版著作494部;授权专利6119项,其中发明专利2646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3473项。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2月,西南石油大学与美、俄、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与中国国外3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除学术交流外,还积极引进外资设立奖学金,如“康菲石油奖学金”、“斯伦贝谢能源基金奖学金”、“雪佛龙奖学金”等。198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该校援建了“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加拿大政府在该校援建了“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这两个中心,与海外石油科技学术机构开展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举办了34期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炼制和管理、环保、继续工程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和大型讲座。同时,分38批派遣教师(119人次)赴加拿大进行数周到一年的专业学习、学术交流、学术考察、访问等,1990年代以来,该校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十余次,多国高校和能源公司的学术专家百余人先后前来参会、讲学。
11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