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_GIS
沟通从心开始寄给父母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这是我第一封寄给你们的信。从小到大,你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温暖,一股浓浓的感恩之情在心中融开。从前,我们总觉得彼此之间有一条“沟”。由于缺少沟通,这条“沟”把我们的距离拉远,这条沟把我们的感情淡化。我渴望沟通,我需要沟通,我更渴望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就是双方通过交流等方式使彼此之间的思想、语言能够联通,达到和谐。要能更好的沟通,必须要有一颗真挚的心……沟通,来自于父母的谆谆教诲。记得有一天,爸爸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儿子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广阔的自然界里有这样的现象,连续不断的水滴,点点滴滴的落下来,最后竟把岩石滴穿。”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叫做水滴石穿。” 爸爸接着说:“那么渺小柔软的水滴是怎样穿透坚硬的岩石呢? 我们不禁联想到人。一个人不管做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无论他的能力大小,当他努力到一定程度时,都会获得成功。”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滴水石穿还在于落下的水滴是朝着一个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目标明确,精神专一……”他语重心长地说。“爸爸不渴望你怎么样,只希望你能够每天进步多一点点就好了……”于是,沟通——从心开始,这几句话同样蕴涵着爸爸的爱。正是由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使我从一个刚进校园,调皮捣蛋不懂事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上课时专心致志地听课、学习的学生。这就是六年级时的我,这就是完全变了一个人的我,这就是“每天进步多一点点”的我。沟通,来自于老师的微笑、鼓励。教室,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我就像一条小鱼,在蔚蓝而广阔的汪洋大海中自由地遨游。教室,是一片香味四溢的花园。老师像园丁,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每一朵花,不停地浇水、施肥……我就像一朵嫩嫩的小花,一点点地,一点点地吸收着养份,慢慢地茁壮成长。教室成了我第二个“家”,每天它都能为我带来新的知识,每天我都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每当我取得成绩,进步一点点的时候,我会看到老师投给我那慈祥的微笑,给了我自信。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听到一句“你下次会更好的!”,它给了我鼓励。沟通,来自于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忘不了体育锻炼。“乒乓、乒乓……”,这声音荡漾在体育馆。这是我,是我在坚持不懈地练习打乒乓球,是我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汗水而练习着,是我顾不得停下来多喝一口水而锻炼着,努力着……在暑假这些日子里,我每天坚持练习,每天刻苦地锻炼。不是吹的,瞧!我身体更棒了,乒乓球技术也进步了不少。每当我在激烈的竞赛中取得进步,我的对手、教练,都会送给我一个随意的“OK”手势。这无声的语言,给了我无比的乐趣。在风雨交加,汹涌澎湃的海面上,勇敢的海燕们迎着风浪,高声“嗷嗷”地喊叫着。招呼着同伴,鼓励着同伴,勇往直前。这就是沟通。沟通就是鞭策,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沟通就是鼓励,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沟通就是自信,坚定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信心。 沟通,伴随着我走完了小学,它还将陪伴着我走入中学,一直走完人生。 我渴望沟通,我需要沟通,我更渴望沟通——从心开始…… 
通向心灵的桥——沟通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宛如彼岸与此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分离就好像两岸之间滔滔不绝的江水。要想到达彼岸,就必须建造一座坚固的桥;要想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建造一座通向心灵的桥——学会沟通。自然界中的桥可以用各种石料造成,心灵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沟通可以以言相传语言自古以来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然而,语言是沟通彼此情感的纽带,这一点却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外语,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更好地认识世界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话,这都是通过语言这沟通之桥来实现的。听朋友说话,是沟通心灵的友谊;听老师说话,是沟通学习的内容;听父母说话,是沟通幸福爱意……每天,我们都听着各种各样的话语,其实都是心灵的沟通,交往的沟通,它使我们认识外界,发展自我。沟通可以以目示意有时我们的一个眼神也是与他人在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内心情意可以通过眼神这窗户很好地表达出来,因而以目示意是心灵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带有微笑的眼神,沟通的是快乐;一个含有愤怒的眼神,沟通的是恼怒;一个目无色彩、眉头紧锁的眼神,沟通的是忧愁;一个瞳孔闪光,睫毛扬起的眼神,沟通的是惊奇……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可以通过眼神与他人沟通,同他人一起体验人生。沟通可以心领神会没有语言,没有目光,甚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如果能与他人沟通,那就是要靠心领神会了,这或者可用一个时尚的词“默契”来代替。我觉得这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能心领神会对方的人,必定对对方十分了解,可以用心与心来沟通,能用心来感受到对方内心深处最深层的底蕴。希望我们能非常了解对方,能经常地与对方交心,这样方能慢慢进入到心领神会这一境界。不管哪种形式的心灵沟通,都要求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心灵,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接触对方,感知世界。也可以这样说吧,真诚、坦然,是彼此心灵间的一座牢固稳定的桥,踏上它,才能到达对方心灵的彼岸。
浅说沟通沟通的力量是伟大的,没有沟通,就等于没有快乐和幸福。师生需要沟通,家庭需要沟通,朋友也需要沟通。我们需要真诚地沟通。师生需要沟通。老师是蜡烛,燃烧着自己,奉献着光明。老师是园丁,洒下辛勤的汗水,浇灌我们这些娇嫩的花朵。老师更是指路明灯,在黑暗里为我们导航。我们愿意看到老师笑,我们愿意和老师手拉手度过快乐的时光,这就需要沟通。有了心与心之间的真诚地沟通,才能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墙推倒,让学生与老师真正走到一起。沟通是师生情谊的金色桥梁。家庭也需要沟通。有“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之说,但也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之论。点燃父母与儿女深情的,主要还是沟通之火。还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里唱得好啊:“……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父母是儿女的阳光,儿女是父母的心肝。真诚地沟通,使彼此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更为深厚的感情;没有了沟通,相互之间就会越来越疏远。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要是孩子考试考差了,做父母的,要耐心开导;多理解父母的艰辛,要是父母下岗了,做儿女的,就不要让父母更加憔悴,要让他们多笑一笑。可见,沟通是亲情的力量源泉。朋友更需要沟通。要想使友谊之树万古长青,这棵树就需要沟通之水来滋养。朋友之间要是能友好地交流,彼此就会感到关系和谐,温暖常有。“一份痛苦,两个朋友互相分担,就成了一半痛苦;一份快乐,两个朋友互相分享,就成了两份快乐。”快乐和痛苦之河时时在我们身边流淌,有了真诚地沟通,朋友间的情感河流里,才会升腾起快乐的浪花。可见,沟通又是连接朋友真情的重要纽带。沟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只要我们善于沟通,经常沟通,真诚沟通,快乐与幸福,我们就会拥有得更多!
21世纪需要沟通,21世纪需要合作,21世纪不再是“人”,而是“众”。——题记 《高山流水》洋洋洒洒流淌数百年,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传为千古佳话。我认为,这又何尝不是一曲“沟通”的赞歌?弦虽已断,人虽已故,但那个琴吟人和、相知相笑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不需言语,相视一笑心意早通。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血液里与生俱来就有渴望交流、渴望尊重、渴望理解的成分。俞伯牙可以摔琴谢知音,只因他知晓此生再也无人可解其曲了。知音难遇,知己难求。 正如没有百花争艳的春天只是灰色的,没有交流的人生同样只能是黑白二色。 我国古代的妇女,被“三从四德”的礼教束缚,被囚禁在三尺闺房之内。目光流转,空有铜镜、木床、几案等等没有生命的物体,怎能不“高堂明镜悲白发”?独守香闺,寂寞一生。《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女子,个个锦衣遮体,养尊处优,但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又有哪一个不是红楼之内得不到自由的小鸟?红楼梦难续,只因不见楼外人。 《故乡》中的闰土,与“我”之间有堵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令“我”非常气闷。当“我”听见闰土的一声“老爷”时,“我”的心中又是何种滋味?怅然吧,彷徨吧,悲哀吧,只因这又是一出缺少沟通的悲剧。 去罢!跨出红楼,踢破高墙,我们是21世纪的弄潮儿,我们渴望沟通! 当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的那一刻,我们中华民族仿佛冲破了千百年来的束缚,正昂首欲立,雄姿勃发。 WTO的加入,APEC会议的召开,世博会举办权的取得……中国,不再是洋人眼中的“东亚病夫”,而是抛却了“封建礼教”枷锁的崭新社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在这大环境的感召下,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要重视“沟通”、崇尚“沟通”、学习“沟通”。小至班长的竞选演说,大到国际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缪斯女神杯”的取得,再到学会与父母谈心,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去日本交流,到美国与那里的学生联欢……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21世纪,沟通与合作将成为永恒的主旋律。 回首历史,中华民族的沧桑困迫依然历历在目;展望未来,新一辈们早已抛弃了“独善其身”“闭门造车”的封建观念,昂首阔步,冲击在时代潮流的最前锋,我们相信: 举杯邀群雄,弄潮碧波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