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6

warenqinghu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摘要字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19880213

已采纳
象——父子三人既是开基创业的帝王又是文名卓著的文学家,还竟然开创 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建安文学。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诗词达到一个高峰。作为退职的帝王却抹不去帝 王的烙印,但在诗歌中也就没有了忠君爱国的传统和偏狭的政治志向,以 致于上升到人生悲剧的哲理境界。由于帝王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只要 他们认真去创作,其诗文同样的超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帝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意中形成 了一种被人们敬而远之的现象。人们不大愿意也不大敢于玩赏和评议帝王 文学。帝王文学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使得处于弱者地 位的人们在本能上就已经产生排斥拒绝的心理。而封建等级观念重重束缚 的臣民更不敢公开地指点评论,须知“大不敬"的罪名是要受到株连九族 的处罚的。这就是帝王文学之所以没有得到正视的突出原因。 但是,模糊了帝王文学这一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不是完善的文 学系统。因而中国人的心理世界的反映也就明显地缺少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仅拿创作观念和主导思想来说,恰恰是帝王文学很少存在那种以孔孟 之道为指导的封建观念。这样,人们常用不同的称呼的“龙凤文学"、“天 子文学"、“政治文学"、“圣哲文学",其实也就是帝王文学,就不能不引 起我们的正视了,进而还应认真地剖析它的本质。 二、畸形的阳刚文学的产生 在中国历史上,所谓帝王这些极其重要的几百个人物,统治了世世代 代的亿万臣民。以他们的名字作为皇朝的代号,本身就是文学研究中的一 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课题。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需 要认真对待。可以说,不认识中国帝王文学,便无从把握中国文学,也就 无从深入地探究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无从建构新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人的精 神世界。笔者认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种畸形的阳刚的文学,其产生是一 种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王文学反映了一种人类个体和群体生命所独有的精神现象。从精神 上进行心理分析,凌驾群伦的帝王文学表现了帝王作为个体对于群体无以 复加的高傲心态,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心理深处本能极度膨胀而又与封建 理性高度统一的意识。古代中国政治心理的特点,是一种二律悖反,一方 面是常规的理性即儒家的教化——对于帝王来说只是治理他人的工具,另 一方面是政治中心首脑的权力的无限制发挥和本能的极度发泄。与之相 对,臣民只能有阴柔女性的态度,只能在自虐的俯首贴耳中产生“移情" 式的或者阿Q式的精神满足。帝王则在俯视芸芸众生中得到人生无与伦 比的快感。 刘邦的回归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宋太祖的 咏月诗句“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等等,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帝王都是要统一天下的,正所 谓“天下一家",而且都憧憬着“系之万世"。“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任 何他们所知道的大地上的生物都要受到帝王的统治和宰割。在人类历史 上,他们居然也能长达数百年地做到这一点。这样少见的古代文学所反映 的心理现象,难道不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吗!须知,由中国特有历史性条 件所决定的这种心理所影响的群体心态,今天仍然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 蒂固。 中国帝王文学有着一致公认的理论基础即孔孟之道。如果寻找中国帝 王文学在理论层面的东西的话,那么只能说孔孟之道是其集中的发展形 态。而反映帝王心态深处最本真的法家的帝王之道,在帝王的口头上也在 文学的主张中一般是不会被明白道出的。尽管孔孟之道实际上只是帝王教 育之道和辅弼帝王之道,但它确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封建观念系统,如“内 圣外王"等。封建帝王是很乐于表白自己符合这一儒家教条的。其实,真 实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并举"、“霸王道杂之"。道儒法的理论深处都存 在着高人一等的统治、制约、教导民众的圣王心态,都属于统治阶级的意 识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地理等条件产生了帝王文学。封建 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自耕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但因此也就需要一个中央集 权专制的皇帝来保障统一,消除战争。于是,帝王应运而出,他们的志向 都是统一天下,传世无穷。他们的文学主要表达这种志向。在帝王之下, 一切人都成为被统治的和被宰割的,包括文学家。这些文学家,都只能在 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臣服忠诚心理,或者只能在这种心理的前提下抒情言 志。尤其是男性的文学家大都是如此。倒是个别的女作家,由于没有了政 治发展的可能而注重人生的欲望和情性,反倒写出更多真实情性的日常生 活题材的作品。 无论如何,应当承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充足的理由作为一种独特的 文学类群受到重视。 三、帝王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当 然,有的特点和一般文学的特点有相同之处,如政治性,但即使是政治性 在帝王文学中也是更为突出的。 (一)政治化极强的文学内容。 这一点,与一般中国文学是相同的,只是帝王文学所反映的政治内容 处于最高层次,无人敢于摹仿效法。帝王文学是社会政治需要即中央集权 专制的政治愿望和统治内容的表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天下一家的政治主张。“大风起兮云飞 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的诗歌,是当时任何人也不敢唱出来的。 这种帝王政治,正如王夫之所说“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越是独裁专制, 求采纳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摘要字数

122 评论(15)

hahYaL

题名】: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逆转发生论【摘要】:甲午战争后,中国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经验的关注,构成了中日文学关系逆转的政治、文化背景;当时翻译的许多日本新学书籍,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文人鄙视日本文学的态度,使中日文学关系逆转成为可能;许多游日人士和留日学生,在日本自觉不自觉地由实实或革命而转向文学,由文学而借鉴日本文学变革经验,使是日文学关系发生逆转,即中国文学回过头来向昔日学生日本文学学习。中国文学主要看取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新文学,它们不仅仅是中西文学关系之中介,而且以自己的独特性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文学。【题名】: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道德叙事批判【摘要】:中国近现代文学真正的“宏大叙事”是道德叙事。近代文学道德叙事的实质内涵表现为“道德至上,私德优先”。五四文学虽然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叙事转换的革命性标志,但传统道德的某些根本价值原则仍然在深层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对新道德的高扬也在道德,艺术思维方式上与传统道德叙事纠缠不清。一方面它是“道德至上”审美原则的超常延伸;另一方面它又将近代道德叙事发展为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题名】:试论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的“救亡”情结【摘要】: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带有时代赋予的救亡情结,集中表现为:以社会改良面目出现的救亡情结;以文学革命为旗帜摇旗呐喊的救亡情结;以论争形式参与政治的救亡情结。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学批评来说,救亡情结是无法选择的时代必然,它的存在可谓利弊同在,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转化与发展,甚至远及当代。
167 评论(11)

zzzlongzzz

古代文学学年论文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关键词:真挚情,白描法,家常语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 倾诉真挚情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再如她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词中描写了面对元宵佳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闹景象,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而独自坐在帘儿底下回首往事,听人笑语时的凄怆心境。  这首词写得深沉、含蓄、凄婉动人。既表达了时代环境的今非昔比,又抒发了作者遭受离乱、饱经忧患后的悲愤情感。透过今昔的变化,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二 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124 评论(15)

mmaster

(一) 默写1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3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 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5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6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 (三)写作:走进初三,我们也就走进了十六岁的花季。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幼稚;多了几分自信,少了几分犹豫;多了几分宽容,少了几分自私;多了一分责任,少了一分盲从,······十六岁,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普陀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2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元夕》3 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4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5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6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三)写作:题目:耳畔响起了掌声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松江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2 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4 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5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6 醉能同其乐, , 太守也。《醉翁亭记》写作:题目:选择______要求:把题目填写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 卢湾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4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5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6 夫战, 。 ,再而衰, 。《曹刿论战》写作:题目:让我飞翔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虹口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2 ,次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3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4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6 ,琅琊也。《醉翁亭记》写作:题目:我要感谢______要求:(1)请在空格上补充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3)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杨浦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2 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3 ,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4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5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6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写作:做个有心人,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细心,你认真,你有爱心······你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吧。请以“做个有心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2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3 ,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4 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6 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岳阳楼记》写作:题目:从来没有这样______要求:(1)请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适当词语,组成完整的题目后作文;(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 闵行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2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4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 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写作:新年就要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送出自己真诚的祝福······请以“我的祝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浦东新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2 ,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3 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4 ,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5 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写作:题目:窗前······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黄浦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默写1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2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 。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4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5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6 ,佳木秀而繁阴。写作:父母的呵护需要咀嚼,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亲情无价;老师的教诲需要咀嚼,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良苦用心;同伴的交往需要咀嚼,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情厚谊;成功的过程需要咀嚼,你才能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失败的教训需要咀嚼,你才能获取人生的启示······请以“咀嚼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完成题目后作文;(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2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4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5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6 ,琅琊也。《醉翁亭记》写作:题目:点燃心中的火炬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元夕》3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4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6 ,千里暮云平。《观猎》写作:以“新春又临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请不要在文中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金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3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4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 三十而立, 。《孔孟论学》6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写作:题目:那一抹亮色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长宁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3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楼船夜雪瓜洲渡, 。《书愤》5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6 ,则忧其民。《岳阳楼记》写作:题目:成功不难要求:请不要写成议论文。请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字数600字左右。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写错别字,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崇明县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3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 ,人约黄昏后。《天净沙·秋思》5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6 吾视其辄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写作:题目:有种幸福就在身边要求:(!)要有真情实感;(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孤村落日残霞, , 。白朴《天净沙·秋》6 , ,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作:题目:学会清理“小沙粒”提示:有人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颗小沙粒。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 默写1 风劲角弓鸣, 。《观猎》2 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3 惶恐滩头说惶恐, 。《过零丁洋》4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 若为佣耕, ?《陈涉世家》6 ,则久已病矣。写作:题目:情暖心田要求: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2)不得抄袭;(3)文中不要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14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