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9

47546680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项名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子初美

已采纳
1992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培养人才,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获得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5项。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05 “校企联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3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1 西北大学优秀教师,“505”奖励基金三等奖2000 西北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999 川金丝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四名)1999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 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1998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1995 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4 朱鹭在陕西地理分布的变迁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3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名)1993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地质,动物,植物)的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鉴定(第一名)1992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项名称

211 评论(9)

水木泡泡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要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任务。设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软件研发中心两个研发机构。计算机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3人,1名兼职教授。其中教授4人(1名兼职美籍教授),副教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2人,高级职称高达57%,是一支年轻的、肯于奉献、业务精干、发展势头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招生规模约220人,已连续招生20届,是校级名牌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挂靠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在IT行业从事项目的开发,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交通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为了适应交通行业对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国家对交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优化长安大学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长安大学在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拓展长安大学本科学生的就业面而专门设立的一个教学单位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1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测控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交通信息技术、ITS技术、光电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小波理论及应用交通信息工程系设有“交通信息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计划于2008年开始招生。“交通信息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网络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科研、教育、医疗、公司、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软件工程系创建于2007年,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软件工程系现有教师13人(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7人,博士指导教师1人,硕士指导教师4人,兼职教师分别为美籍软件工程专家常心泰博士和美国南伊利诺伊斯大学车敦仁教授。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共开设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在内的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50%以上课程与最新软件技术相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及获奖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理论与系统、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近年来共承担各种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公安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检索的论文有10篇。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十余部,主持和参与两门精品课建设,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多次荣获教学成果奖励。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人数;主要培养哪些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哪些领域从事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120人,工学硕士生10人。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突出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质培养的专业。我们推行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式的工程科学技术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该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长安大学本科名牌专业, 陕西省特色专业,并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电子仪器的设计与研发、计算机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本专业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等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0余篇,出版科研著作6部。电子信息工程系获得了“长安大学先进集体”、“长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先进集体”、“长安大学先进党支部”、 明杆楔式闸阀“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得了“长安大学教学名师”、“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通信工程系是在2000年开始招生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上而创建的。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硕导3人。通信工程系多名教师获得了 “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工作是通信工程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含有多传感器与阵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包括交通部重点课题《车——路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研究》,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微波加热的公路养护机械研究》,交通部重点课题《微波加热原理及其在公路上的应用》,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交通通信管理系统》。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多部,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通信工程系主要承担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类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类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80名,硕士生10余人。
30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