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1

yueji1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如何教育孩子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lourfulz

已采纳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人是社会性的。对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提醒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应该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识。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

如何教育孩子议论文

197 评论(15)

麦曲生人

教育孩子是快乐的事父母和孩子如果出现了沟通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否则洞小不补,洞大叫苦。教育孩子其实是最快乐的事。父母在享受中教,孩子在快乐中学。而好多觉得教育孩子是很烦的父母,根本原因是父母不懂规律,不会教。噢醒好孩子,父母要先觉醒。广州的一位家长跟我说:我没什么文化,孩子被我搞得半死不活,两年前我听了你的报告后,向你学习,每天问孩子心情好不好,刚开始孩子不相信,以为我是“狼外婆”,换汤不换药。我还是天天坚持问。终于有一天我回家后,刚要开口问女儿心情好不好,女儿竟反过来说:“妈妈,你今天心情好不好?”我最开心的是可以和女儿沟通了,可以享受到教育孩子的快乐!以前女儿的成绩是倒数几名,现在女儿学习我基本上不操心。父母和孩子如果出现沟通问题,一定要及时了解决,否则洞小不补,洞大叫苦。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不耐烦、没耐心,有了问题也不及时解决。这种父母要尽早觉醒,花时间改变方法,是以烦一时换来幸福一世。如果“烦一时”的事不做的话,恐怕要烦恼一生了。
350 评论(10)

手机用户

1、家庭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个体的差异性需要我们动脑筋去寻找适合而有效的方法。2、通常过多的说教与训斥会带来子女的心烦和欺骗,家长应当给孩子多一些独立与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引导、鼓励和沟通来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引导、鼓励和沟通是一般孩子较为容易接受的方法。3、引导就是用演示或说明的办法,把事情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展现给孩子,供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一是家长可以利用人、物、行、报刊、电视、网络的内容的指向暗示孩子应该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去努力,比如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各种奖励证书及时让孩子看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证书的意义。二是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孩已知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向孩子说明其中包含的坚强与拼搏精神。三是通过父母的表率作用让孩子从中去模仿和学习。父母的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父母甚至成为孩子终生效仿的榜样。4、鼓励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以赏识孩子行为的态度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家长平常一个赞许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很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对增强孩子自信心相当重要。家长在运用鼓励时要注意及时、多样和适度,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鼓励及时就是在孩子取得进步时马上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多样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如眼神、语言、物质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肯定。鼓励适度就是要准确把握表扬的尺度,实事求是。当然,必要的批评甚至惩罚(不是体罚)也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鼓励还是批评,家长都要记住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5、沟通就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谋求一致。随着孩子的知识丰富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沟通方式便显得越来越重要。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向沟通、平等沟通和沟通时机。双向沟通就是要防止单边说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允许孩子表达其意见,当认同孩子的观点时要明确回应,切记沟通是相互的。平等沟通就是要通过讲道理而不是训斥的语气来交流,彻底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虚心向孩子学习。把握沟通时机是沟通成效的关键,一般宜选择孩子特别高兴或犯错内疚时进行沟通交流。6、引导、鼓励和沟通实质上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和方法。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不是一无所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对那些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14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