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2

kunlu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论文教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常江舸

已采纳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职责,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勇敢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让学生吸取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下面,笔者对当前初中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急需改变的状况    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文学名著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重视程度不足,阅读量不够。意识是思想的先导。人们只有在意识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当前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这样的状况,即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量不够。这是当前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影响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毕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文学名著阅读并没有成为考试的重点,课文对文学名著的收录只是一些章节和片段,无论是量还是度,都是不够的。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就使得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变得无足轻重,部分教师甚至都忽略掉了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而只是以课本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主。  阅读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阅读是为了扩充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个人的素养。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也是如此,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和文学素养。但是,前提是学生的阅读理解必须透彻,必须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必须能够吸取其中的文学和文化精神的内涵,否则阅读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同时,在阅读理解的问题上,初中生也必须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个人经验的建构,这样才能够将人类的文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初中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其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或者他人的观点,这必然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二、必须拿出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教师转变角色,将名著阅读教学常态化。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文学名著,教师也不可能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毕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可能进行大量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但是,如前所述,文学名著阅读是必须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即不应该以文学讲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阅读导师的身份出现,从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转变到对文学名著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之下,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而这样的方式应该是要常态化的,不是一两次课后作业能完成的。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每周一个问题设置的形式,如: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火烧赤壁对三国局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同时,将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作文写作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以此加强学生日常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量。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向来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教学要关注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避免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机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英雄好汉”是否真的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观,是否符合“正义”的化身的标准。学生在认可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的同时,也要反思他们也有滥杀无辜,甚至吃人肉这样野蛮的行径。这些理解都需要学生个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赞英雄”,这不利于学生客观地看待小说人物和社会背景。   文学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文学名著,是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面对人生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论文教案

105 评论(13)

stefancn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教师抛砖引玉,以学生读为主,并付诸实践。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策略:(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选看几集电视连续剧。(二)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分析人物性格。(三)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重点:精读的引领教学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171 评论(11)

狂暴维尼

大的方向可以分以下几部分介绍作者,知人论世。梳理内容,构建框架。赏析的写作艺术手法。小说 散文等还要注意分析重要人物。分析主题,提炼中心。对比阅读,主题阅读都要进行。细节上:注重结合教材原话,以本为本,抓住根本。结合名家评论,写作背景。教给学生读书策略,学习策略。重要的名著一定要让学生读过才有用。另外,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做批注 读书笔记(个人认为读书笔记非常有用,一般可以在读书笔记的内容上做要求:摘录原文,写下感悟,思维导图梳理等等)。至于核心素养,在上课和作业上要有贯穿。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注重引导孩子们思考,有时候我们会低估他们的能力。
222 评论(13)

sees429

教学中有很多名著是需要读的,但是孩子往往都不喜欢读,所以在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名著导读。很多老师都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读,然后把每章节的中心思想写下来第2天检查,这样的话就强硬的让孩子去读。 阅读文学名著,往往需要重读,反复地阅读。这首先是因为,杰出的作品意蕴深刻、丰富,不是一次阅读就能充分理解的。有人曾这样说过,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阅读,需要看很多遍:“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看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二为一。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第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每个人在阅读《阿Q正传》时,其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对上面的这种描述当然不能死板地理解,但这确实已经说明了杰出的文学作品需要反复阅读。
9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