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etimer
别人谈论起秦始皇的时候,都会想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暴君主,其实那只是被秦始皇坑儒焚书事件蒙蔽了眼睛,在加上历史不少文人都对这个事件大加渲染批评,没有说秦始皇好的,但是你想作为第一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难道他的心胸就那么狭隘吗?不容忍孺人,以及各种学说吗?其实不然,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他当然要稳固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要做的当然是统一思想,统一货币,修建长城,把六国的长城连接起来,这是秦始皇必需做的事情。再说我觉得秦始皇也不算是最暴的君主,历史上比秦始皇暴的君主多得是,秦始皇没有杀功臣,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快把功臣杀完了,搞得最后他的孙子与他叔叔打仗的时候连一个会打仗的将领都找不到,还有前面说坑儒焚书,要知道清朝文字狱不比那个残忍,一个字就能抄家,株连九族,这还能说明秦始皇是最狠的皇帝吗?我就是觉得秦始皇冤就是冤在他是第一个做皇帝的人,第一个做坑儒焚书,修长城的人,不是有句话说的好枪打出头鸟吗?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开创了大秦帝国,是中国由纷乱到统一的功臣。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最大的功绩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为后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打下了非常好的条件。当然秦始皇严苛厉法,苛捐杂税,盖宫殿,修长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司马迁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就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残暴,但是没有得到秦朝灭亡的结果。听了很不舒服吧?咱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位帝王。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这都是你知道的。还有什么呢? 秦人酷爱修路。以咸阳为中心,道路延伸向四面八方。战车从咸阳能够三天三夜奔到长城脚下,司马迁走到这条古道前,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为在他面前出现的是一条夯实的大陆,司马迁用“执行hang”两字评价这条路,它穿山越岭,笔直笔直,仿佛诉说着秦人一往无前的气概!直道今天,这条路上依然很少杂草丛生,因为地基实在太夯实了! 陇西(汉中)、齐地(山东)是秦朝三大粮仓之二,为将这两地的粮食以最快速度运到首都,秦人开天辟地的在长江和黄河的支流最近处修建了“灵渠”,把长江和黄河连接了起来! 此外,秦人修建的长城并不是单纯的防御工事,它是军事物资的集散地、兵员的集结地,其实是进攻的前进基地! 秦人在工作中实行责任制,军器上要写明工匠姓名、场长(注意不是厂长)姓名、以及宰相姓名——工人对场长负责,场长对宰相负责。这样如果军器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人都要受到惩罚。 秦人第一次发明了标准化大生产,全国几百万将士所用的武器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建造的,这样就方便了拆下完好的部件更换和保养。国家对粮食的播种、洒水、收割有明确的法律和量化,稍有错误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秦朝是社会化大生产、军事体制和军事装备军事战术、建筑水平极大发展的时代,确是个体极端悲哀的时代! 再来看看汉武帝吧。 武帝最大的功绩是反击了游牧民族的入侵,他把中国的版图极大地向外拓展。他把一只以步兵为主的防御型军队锻炼成了一只高级动力、高攻击力,纪律极为严明的军队! 武帝是帅中之帅,元帅统御兵将,武帝统御元帅。他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将中国高度集权化,便于高效率的集合全国之力办成大事。 但是,因为汉武帝连年用兵,中原地区经济民生受到极大打击,十室九空,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武帝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晚年颁布了《轮台罪己诏》,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过错,并将国策从对外征战转为发展经济。 所以汉朝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走暴秦被农民起义推翻的老路。 开篇提到的司马迁对此二人的比较,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 参考资料:张俊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