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117
社会学是人类多元化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如作者所说:“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是推动社会学产生的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作者说社会学是在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后产生的;如果往上推,社会学是从启蒙运动后人类思想的转变而产生的革命而带来的。而启蒙运动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脱离神本(把圣经抛弃)而寻求人本(犯罪后的理性之光)。所以;从本质来说,社会学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产物。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在发展中或发展后的问题,而试图以研究的结果来找到解决的方法。但事与愿违,社会学常常能找出问题却找不到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有时看似解决了,却只是短暂的表面上的治标不治本。因为社会学到底还是以人为本,是从人的角度去了解世界上的问题。我们有信仰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根本就是在于人是有罪的人,且人是没有办法靠自己解决罪的。所以,我认为社会学只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说社会学是发现提出问题,而神学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者说“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这我不全赞同。社会学的确是认识社会的有效工具,却不是改造社会改变社会的有效工具。因为还没有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因为社会学而带来的,我们也没有看见世界上有这样绝对的例证。社会学只能让我们更认识社会的现象,不能让我们改造社会。从神学、历史学与伦理学来看,宗教才是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社会学不外乎是研究关于人的问题和与人有关联的一切事物,社会学是离不开人的没有人就不会存在有社会学。而人是有人性的、宗教性的、是唯一有上帝形象的被造者,在社会学里社会学只把人当做高等的动物来研究,所以它只能研究人一切外在的表现与问题;却不知其本质的来源、过程中的意义与终极的结局。从本质来说社会学根本不懂何谓人,也更不能经过研究找出方法使人活得有永恒的意义与价值,也就不能让社会有一个真正良性的运行和协调的发展。社会学即不懂人,就更不懂人是有罪性的;而一切的社会问题都是从人性中的罪出来的,那它就更不懂了。要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从本质来说必须先解决罪的问题;这样说来社会学对于解决社会本质问题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说社会学只能是认识社会现象的有效工具而不是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宗教信仰才是,在众宗教中如果要深入研究就只有基督教才能改造甚至改变社会。这不是神话或纸上谈兵,这是在史可考的;欧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科学、现代文明都是可以站出来做证的。 那么说社会学不是完全无用了吗?不是的,社会学有其本身的价值。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社会学是可以发现社会问题的,也是可以使人们更清楚认识社会的,它更是能帮助国家决策层、机构、教会;更好地了解当地社会的各个领域的不同情况,从而能更好地做完美的计划与决策来帮助社会。虽然说社会学是人文科学,对信仰本身无多大助益。但是对于教会事工却有很大的帮助,是教会了解社会需要的有效工具。所以社会学是很有用的,如果我们能以神学为根基去了解、解决社会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将是对社会很大的益处,也是教会在社会中的贡献与见证。 
回答
吉登斯说社会学家思考的是人和人类社会的问题,但这种问题不是那种哲学上的艰深难题,或者思考的这种问题是哲学上问题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但正因此我想说这恰恰是社会科学的问题所在,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企图解决社会问题,但自然科学追求自然的本质,而社会科学却只是满足于表象,我觉得社会科学要不就只能对事后进行表象归纳总结一个理论,要不就只能预测表象的走向,因而社会科学经常出错,因为他们无法把握本质。
提问
社会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后感
回答
最近读完书,有些自己的想法,记录一下,告诫自己。不只一位后现代的社会学家提出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和非人格性,我觉得非人格性说的很好,把渐渐对人的价值的漠视概括地如此直白、扎眼。我于是问自己:有没有过经过理性的算计、考虑得失而对可能的潜在朋友关系进行比较?有没有在听到、看到某些人或人群具有某些特征时,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刻意地疏远、或者贴近?问完自己,我觉得有些羞愧。生活中的人,在不知不觉间,有时就被我符号化掉了,抹去了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转念一想,如果人们都是这样,我们生活的社会岂不是太过冰冷?学习,本身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是一个提高自己认知、结识伙伴、讨论思考、让自己了解这个世界和社会、了解自己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始,从专业的选择、研究的方向、学习的时间……每一步都是比较,考虑的是未来能给自己带来的、现实的、足够客观的物质回报?我无法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似乎确实是理性的选择。但我并不希望自己就追求这样,我想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时刻提醒自己:求学,非为做官,非为致富。如果我带着这样的思想,即使能够有幸担任一定的职务或者经营某项业务,我也一定会渴望收回学习的成本,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寻租和更快套更多的利。人人都这样想,社会只会有更多的权力寻租和更多的蛋壳公寓。爱情,本来是纯粹而又美好的期许,是去寻觅一位能够欣赏或包容TA的思想、惯习、追求等等的、对人的价值绝对看重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搜寻成本太高,还是社会太过理性,对人的考虑逐渐妥协于更加可以量化的条件,来方便我们的选择与比较。于是,爱情这样一种本该极具个性化的事情,也可以拿来比较,更是可以由毫不相干的他人评论值与不值。当算计一开始,所有选择都有了成本和风险。理性的社会鼓励每个人降低成本与规避风险,每个人想的只是如何能让自己获得更多、付出更少,人们也互相提防、揣测。社会里每个人为自己筑起高墙,却又觊觎着别人墙里的利益。功利,或者说急功近利的心,会让人把自己难以获得或无法获得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甚至婚姻。我不想让自己作出类似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灵动的、各具特色的。精神世界的共鸣是持久的、更加美好的。你讲一件开心的事情,跟TA交流你会更开心;你为一件事情失落,跟TA交流能让你重振信心;你思考一个问题,TA能跟你侃侃而谈、提出建议和想法……这样的生活不是更令人向往吗?这样说,不是觉得现代理性化的社
提问
┗(^0^)┓
喂
回答
?你好请你说
提问
你有社会学是什么这本书吗
回答
嗯有的
提问
发给我看看
回答
你好我们不支持发图片的哦哦,你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本书的,电子版本
提问
在百度上找不到电子版本的
回答
有的你可以在搜寻这本书
更多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