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停下脚步
这玩意儿百度上很多吧,百度百度,然后这边截一段那边截一段就好了。 
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识与《实践论》文两千多。对公民的道德只是认识。这个内容要写出来。公民的道德,比方说工作的职责等,雨认识去实践。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是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社会公德涉及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句话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着三种基本关系。然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该如何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可是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却很差,想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工公德意识,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只能感的饿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的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互相尊重、友好的表现;走进教室,随手关门。下雨天帮没带伞的同学一起遮挡。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提升自身社会公德的表现。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公德意识,还有很多的社会公德意识是需要大家去体会并运用的,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互联网已开始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因而我大学生也要在网络上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网民在思想上形成了网络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等规定。并举行一些网络竞赛,网络行为规范等一些的活动,达到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尚德守法的网上健康力量,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大学生。新世纪的一名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我们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做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