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vinming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人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但有些老师和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内涵认识片面,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数量、效率,忽视对幼儿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从长远看,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人们常会感到困惑:孩子不识字,怎能阅读呢?其实,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大有区别。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等。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该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阅读是将要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因为幼儿早期阅读很重要,所以要通过不同方式来促进幼儿早期阅读。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内部动力一直以来,因幼儿不识字或只能识别少量的、简单的文字而产生了很多阅读障碍,若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儿进行阅读,就会使幼儿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幼儿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奖励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可以就运用幼儿的这一心理,指导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若孩子在阅读活动中语言连贯且紧扣画面主题,声音洪亮,用词恰当等,表现非常出色,问题回答的特别好,这时就可及时的给予奖励,幼儿得到的表扬奖励越多,他(她)就对这一活动越感兴趣,他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如:大班一幼儿在朗读图书时,一开始是小声读,但是很认真老师看见后及时夸奖鼓励孩子一下有信心,声音也大了许多,从孩子的面部表情来看他是在快乐中读书很享受这个过程。教具色彩鲜明,拟人化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喜欢拟人、拟物,喜欢给周围的一切都赋予生命和情感,因此,在环境布置、教具的制作及教学当中的版面设计,都尽量体现拟人化、动物化的特点,使幼儿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老师在上课中赋予故事中所有人物动物生命化,孩子听故事是很投入的就像他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他会很主动很积极的去想象,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各种能力。实行点化教学用录音机分别录下幼儿阅读的声音,让幼儿猜猜这是谁的声音,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要让幼儿阅读故事《小羊过桥》,首先,课前把故事画面制成一张张幻灯片,让幼儿帮动画片配音(讲述画面),教师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声音,让大家听一听,谁给动画片配的音最好,就选他当“最佳配音员”,给他戴上花冠。在活动中以孩子为主请他们在学习中担当一定的任务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更高。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每一本书都是有剧情的,所以设下悬疑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孩子们的好奇性都是很重的,所以在故事到高潮时停下来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这样他们更主动,也更喜欢阅读,或是故意设下一个和故事不一样的结局,这要让教师先用语言创设一种好象是不合常规的情景,如教师:有一只大老虎,他的牙齿可厉害了,可最后却让一只小小的狐狸把它的牙齿全拔掉了,你想不想知道,小狐狸是怎样把它的牙齿拔掉的?那等你看完了这本书,你就全明白了。二、创设适宜环境,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题材多样、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实验中,在幼儿园里注重开设幼儿阅览室的研究。根据幼儿认知水平,根据幼儿阅读的材料、形式的需要,把阅览室划分为几个区域,即:资料库房区、主要阅览区、分散阅览区、视听阅览区、辅助工具存放区。还设置了"天天读句角"、"说说心里话"、"我与字宝宝交朋友"、"排图角"、"我们爱读书"、"图书为什么哭"等栏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并保证读物每月换一次、短句每天换一次,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我们发现幼儿通过科学汉字教育活动,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选择交流的方式,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字宝宝相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上的小动物进行交流,有的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和教师。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阅读的快感。我们还十分注重家长的参与。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我们的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了系统地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把生活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多样化形式,让小朋友参加活动,即:集中式,采取相对集中的阅览形式,让小朋友集中阅览,教师可在集中阅览中,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集中指导;休闲式,采取比较分散、较随意的阅览形式,幼儿选择阅读资料后,可三三两两地、自由地、分散地到小型活动区或个人活动区进行活动。教师可在休闲式的阅览活动中,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个别指导。还开展了每周一次阅读日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创编故事活动、故事情节表演活动、一封信活动、竞选故事大王活动、制作小人书活动、认识书店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逛书店"活动,让家长有意识地用自己对书籍的热情和兴趣去感染孩子,从而意识到自己应成为孩子阅读的启蒙老师。设置了"心意录","三八"节让孩子给妈妈说心里话,"教师节"让孩子给老师送上一句祝福,"六一"节让孩子互相说句鼓励的话;设置了"小白兔电视台",每天请一名幼儿当小播音员,为大家播放一则新闻,朗读一首儿歌或介绍一本读物;还设置了"大风车剧场",让孩子在剧场里愉快地表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白雪公主"、"七色花"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还有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命的起跑线,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构成了一些儿童的主要学习障碍,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所以教师、家长应以开放的态度与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在活动中即使幼儿的朋友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如何培养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德国着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和思维形式。0-6岁是人类语言发展和获得的重要时期,而3-6岁幼儿期语言发展对其身心发展和日后的社会生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言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了阅读在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应准备一些有益于幼儿的低幼读物,常常陪伴幼儿看图画书、讲故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据专家研究的结果显示, 3-8 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幼儿教师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时机。既然幼儿的阅读能力如此重要,幼儿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积极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个特点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是兴趣,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快、记得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重复多遍,也不留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并将早期阅读教育融于幼儿所喜爱的图画书中,幼儿自然会对早期阅读活动发生兴趣,所以一定要精选与幼儿生活相连系的故事书,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适合幼儿阅读且具有一定积累价值的幼儿喜爱的故事书。在阅读时,孩子们可以自己阅读图书,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看书,还可以围坐在老师的周围欣赏有趣的图画故事。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讨论,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一切需要向幼儿提供的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在布置环境(区角、墙饰)时,适当贴一些文字"娃娃家"、"宝宝医院"、"理发店""桌子""风琴"等标记,以帮助幼儿获得这些文字信息。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言文字知识。再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认识一些常用的文字。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使幼儿学得自然、轻松,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适当的集体活动中,教师还能及时发现幼儿阅读的个别需要,以与予恰当的帮助。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因此,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阅读活动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对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对图书中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看书时的无序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正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因此要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我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或糨糊粘好。老师无声的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损坏图书的现象就会逐日减少。 三、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创设阅读环境。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引起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在这种主动求知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情绪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1、按顺序看书,掌握看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阅读活动时,要帮助幼儿掌握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图书的规则方式;在幼儿看书时要求幼儿一页接着一页看,到了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所以可以教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2、学习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3、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了解内涵。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苹果"两个字,知道读"苹果ping guo ",并知道什么是苹果。要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信,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了写信人的具体意思。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画面的大概意思。
西方一位教育名人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喜欢读书是父母献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也是家庭教育最成功的一种标志。 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胜过一台计算机,胜过最高级的大学文凭。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何而来?如何培养呢?对此,美国的凯伦·米勒斯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并非天生就爱看书。孩子爱不爱看书,喜欢不喜欢阅读,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凶猛奇特的外星人和怪兽要比大人心目中的A、B、C、D和1、2、3、4有趣和有意思得多。因此,在早期,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阅读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应急于对他发火或表示失望。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毁或乱扔图书,家长就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不可过早地限定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而应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也不宜按自己的知识观和阅读习惯为孩子开列必读书目。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对此,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对此,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计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