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g_Slash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漫步校园,感悟自然之美伴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 校园里春风暖暖,柳絮随风摇曳。樱花、迎春花、芍药等次第开放,处处弥漫着花的芳香,闻到春的气息。这正是春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节。我漫步在未然湖畔的石栈道,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看着水面波光粼粼,嗅着花的芬芳,仿佛身处世外桃源一般。我的思绪也随着飞到大自然之中,体验鸟语花香、奇石险峻、峰峦叠嶂。体验着这自然之美,忘记了尘世中的种种污秽,思考着自然造化的神工赋予这生命形式千姿百态,自然美呈现给人类,变幻多姿的奇丽风景。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与艺术相比,它是非虚构的对象;与人类改造过的对象相比,它是非人力的创造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常常被用来比喻文章的清新自然之气,被认为是中国审美文化中自然美的最高境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也是因为他描写的真实自然。自然之美随处可感。自然美离不开自然物,离不开自然物的物质属性,自然美总是按客观的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离开自然物本身的物理特性,也不可能有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生性,即色彩、气味、形状等自身的自然属性以及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比如樱花的美。伴随着春天的临近,樱花树接受自然的雨露阳光,含苞待放。利用其自身的光合作用散发出芳香。而樱花的各种形态也展示这自然的美感,不饰雕琢。在我们的身边,只有自然,在千百年、乃至千万年的时光打磨下,留下了已逝岁月的痕迹,用原生之美态向人间展示出它的天然和纯粹,向人间诉说着它无以复制的传奇。自然美是天然的作品,来自于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还因为它是自然界万物相互作用变化的结果,是自然万物相映成趣的佳作,是天地造化之功。大到天体宇宙,小到一草一沙,天地自然是万物千姿百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自然的美是由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质和地貌、水文和水域、植物和动物、岩石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形成的。这些因素在地球的各个区域分布,组合各不相同,因而自然风光也千差万别,多姿多彩。自然美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变换多姿的。大可到一望无涯,小可到微乎其微。正所谓“一草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自然万物或波澜壮观,或精致纤细,或幽暗深邃,或清浅透明。自然造化的神功赋予其生命形式的千姿百态,日月星辰、风云雨露有自然美,峰崖峭谷、江海湖溪有自然美,春夏秋冬和朝日暮晚的四季轮回也有自然美。自然以其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各种元素向人们展示它独特的魅力。自然在空间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静态形象,而在时间中更是变化无穷。四季交替、昼夜变化都使得自然呈现变化无穷的美。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因所处时空条件的不同,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恰如这美丽的海大校园。正值春天,春意浓浓,花儿开放,柳条飘舞,春风暖人,在感受这自然赐予的美好境界之时,也能体验到其生机。春去夏来,樱花凋谢,蝉声鸣鸣,也能体悟到夏的热烈。同时春华秋实,秋风的凛冽,万物的沉寂,且看泛黄秋叶,恰如人生的中年,收获的季节。一场大雪,覆盖整个崂山校区,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盛装,给人以纯净的美感。这就是四季之海大,四季之不同,却处处表现着自然的美。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体悟,便有不同德美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一篇谈美文章中,谈及这么一种美学现象:漫步河边看杨柳,往往会觉得河这岸的杨柳不及河对岸的美。因为近看看得太真切、太实在,而隔河远看,看得朦朦胧胧,会觉得更有诗情画意。这种美学现象,颇为普遍。俗话说:“马上观君子,月下看美人。”月下看美人,定会觉得月下的美人较之阳光下的美人更美。何故? 同样因为阳光下看得真切实在乃致美人脸上的微疵都是看得清清楚楚,而朦胧的月光却可以把它抹去。如此美学现象,无疑是因为时空的距离所造成。同一主体在不同时刻欣赏同一对象时产生的感受之间的微妙区别,足以使我们想象到不同人的感觉经验之间的巨大差异。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许自其出现伊始便和自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的祖先敬畏自然的神力,感叹自然的神奇。也曾用无数的神话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在我国古代便萌发了朦胧的自然美意识。诸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并寄予特定的情感。这也表明我国古人对自然美已有一定的感受与体验。每一种自然对象,总是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着各种各种各样的联系。于是人们就可以从自然和人们社会生活类似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形象。比如柳树,是春天的象征。“留”与“柳”谐音,古人也有“折柳”表达友谊的说法。再如柳树的婀娜多姿,可以是美女的象征,柳絮随风飘舞,便含有讽刺的意味。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们从自然那里得到的不仅是必需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自然还是人类心灵畅游的海洋。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在自然身上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也在自然身上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当我们凝神自然物之时,便有共鸣的境界。与自然合一,和自然对象融为一体。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俯察万物,万事万物也仿佛显现着我们的光辉。整个世界也充满着美的情趣。我们能够从自然对象中捕捉那一丝的情思或者美感,获得一种充盈的感受。此时的我们没有尘世的烦扰,在这自然中体验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人格的魅力,回归最本真的自我,达到“诗意的栖居”之境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需要我们用一颗真实、自由的心灵去感悟,在自然中找寻心灵的意义,体悟天人合一的真谛!恰如漫步海大这一缩小话的自然,同样可以去寻求生命的本真,感悟自然之美!